致的组词
致常见的组词有:致良知,致政,致聘,致身,致思,致食,致富,致祷,致之度外,致诘,致罪,致国,致戎,致极,致罚,致得,致乐,致味,致女,致禄,致实,致命遂志,致君,致知,致飧,致士,致福,致命伤,致用,致仕悬车
词语 | 解释 |
---|---|
致良知 | 致良知 zhì liáng zhī/zhì1.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
致政 | 致政 zhì zhèng①官吏将执掌的政权交还国君:周公属籍致政。②犹致仕,退职:致政大夫。 |
致聘 | 致聘 zhì pìn1.送交定亲礼品。 2.征聘。 |
致身 | 致身 zhì shēn1.《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
致思 | 致思 zhì sī/sāi1.谓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 |
致食 | 致食 zhì shí1.犹致飧。 |
致富 | 致富 zhì fù1.达到富裕状况。 |
致祷 | 致祷 zhì dǎo1.进行祈祷。 |
致之度外 | 致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
致诘 | 致诘 zhì jié/jí1.究问;推究。 |
致罪 | 致罪 zhì zuì1.构成其罪;获罪。 |
致国 | 致国 zhì guó1.传国;让国。 |
致戎 | 致戎 zhì róng1.用兵征讨。 |
致极 | 致极 zhì jí1.达到极善美的境地。 |
致罚 | 致罚 zhì fá1.施加惩罚。 2.过分的惩罚。 |
致得 | 致得 zhì dé/děi/de1.致使。 2.招到。 |
致乐 | 致乐 zhì lè/yuè1.深入钻研音乐。 |
致味 | 致味 zhì wèi1.极尽滋味之美。 |
致女 | 致女 zhì nǚ/rǔ1.古代国君嫁女之后﹐派遣大夫前往进行聘问的一种礼式。 |
致禄 | 致禄 zhì lù1.给予俸禄。 2.归还爵禄。即辞官。 |
致实 | 致实 zhì shí1.信实。 |
致命遂志 | 致命遂志 zhì mìng suí zhì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
致君 | 致君 zhì jūn1.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
致知 | 致知 zhì zhī/zhì1.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
致飧 | 致飧 zhì sūn1.古代诸侯朝聘﹐入居宾馆后﹐主国向来宾赠送食品。 |
致士 | 致士 zhì shì1.招引贤士。《荀子》有《致士》篇﹐杨倞注:"明致贤士之义。" |
致福 | 致福 zhì fú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 3.得福;求福。 |
致命伤 | 致命伤 zhì mìng shāng1.足以造成死亡的损伤。 2.比喻要害之处。 |
致用 | 致用 zhì yòng1.尽其所用。 2.用作付诸实用之意。 |
致仕悬车 | 致仕悬车 zhì shì xuán chē致仕:辞官;悬车:将皇帝赐的“安车”挂起,指退职。指辞官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