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的拼音、解释、组词

致良知的简介:

zhì liáng zhī/zhì
1.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 AI解释

致良知》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致良知”是指将内在的道德良知付诸实践,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详细解释: 1. “致”的含义:“致”字在这里具有实现、表达的意思。它不仅表示将某种潜在的状态或思想变为现实,也暗示了一种主动性的行为。 2. “良知”的含义:在王阳明的心学中,“良知”是人的内心深处固有的道德判断力和认知能力。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善性,反映了人对是非、美丑的自然辨别。

因此,“致良知”就是将内在的良知通过具体的行为表达出来,让这种道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以达到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造句示例: 1. 他一直致力于致良知,希望成为更好的人。 2. 在公司会议上,他强调了致良知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从内心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 3. 作为一名教师,她通过言传身教,将致良知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 4. 面对困境时,他始终坚持致良知的原则,不被外界因素所动摇。 5. 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致良知的精神。

这些句子展示了“致良知”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的体现。

分词解释

zhì

1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2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3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4 细密,精细:~密。精~。

liáng

1 好:~好。善~。~辰美景。消化不~。~莠不齐。2 善良的人:除暴安~。3 很:~久。获益~多。用心~苦。4 姓。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