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的组词
孔常见的组词有:孔壬,孔羣,孔佐,孔老,孔孟,孔忤,孔宣父,孔堂,孔席不暖,孔子(前551-前479),孔照,孔壶,孔棘,孔盖,孔父,孔聃,孔乙己,孔亟,孔劳,孔林,孔阳,孔眼,孔鸟,孔偕,孔席墨突,孔鴈,孔雀花,孔殷,孔门,孔修
| 词语 | 解释 |
|---|---|
| 孔壬 | 孔壬 kǒng rén1.亦作"孔任"。 2.大奸佞。 |
| 孔羣 | 孔羣 kǒng qún1.很协调。 |
| 孔佐 | 孔佐 kǒng zuǒ1.指孔子。 |
| 孔老 | 孔老 kǒng lǎo1.孔子与老子的并称。 |
| 孔孟 | 孔孟 kǒng mèng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并称。 |
| 孔忤 | 孔忤 kǒng wǔ1.大相抵触,不合时宜。 |
| 孔宣父 | 孔宣父 kǒng xuān fù/fǔ1.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
| 孔堂 | 孔堂 kǒng táng1.孔子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
| 孔席不暖 | 孔席不暖 kǒng xí bù nuǎn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
| 孔子(前551-前479) | 孔子(前551-前479) kǒng zǐ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
| 孔照 | 孔照 kǒng zhào1.非常明晰。 |
| 孔壶 | 孔壶 kǒng hú1.古代滴水计时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称。 |
| 孔棘 | 孔棘 kǒng jí1.很紧急;很急迫。 2.艰危;困窘。 |
| 孔盖 | 孔盖 kǒng gài/gě/hé1.以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亦泛指华丽的车舆。 |
| 孔父 | 孔父 kǒng fù/fǔ1.指孔子。 |
| 孔聃 | 孔聃 kǒng dān1.孔子与老子的并称。老子名聃。 |
| 孔乙己 | 孔乙己 kǒng yǐ jǐ短篇小说。鲁迅作。1919年发表。清末的穷知识分子孔乙己,心地善良,但好吃懒做,又“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最后默默地死去。作品抨击了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 |
| 孔亟 | 孔亟 kǒng jí/qì1.很紧急﹑很急迫。 |
| 孔劳 | 孔劳 kǒng láo1.非常辛劳﹑劳苦。 |
| 孔林 | 孔林 kǒng lín在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外。孔子和其子孔鲤、孙子孔饭及历代衍圣公的墓地。历经扩修,占地约200公顷,周围有7.5千米的林墙。内有历代帝王及名人碑碣一千多块,松柏数万株。是中国最大的人造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孔阳 | 孔阳 kǒng yáng1.极鲜明;很明亮。 |
| 孔眼 | 孔眼 kǒng yǎn小孔;眼儿:叶子上有虫吃的~ㄧ~大小不同的筛子。 |
| 孔鸟 | 孔鸟 kǒng niǎo/diǎo1.即孔雀。 |
| 孔偕 | 孔偕 kǒng xié1.甚为整齐。意谓同心尽兴。 |
| 孔席墨突 | 孔席墨突 kǒng xí mò tū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
| 孔鴈 | 孔鴈 kǒng yàn1.孔雀与雁。 |
| 孔雀花 | 孔雀花 kǒng què/qiāo/qiǎo huā1.花名。性喜阴凉潮湿。 |
| 孔殷 | 孔殷 kǒng yīn/yān/yǐn1.众多;繁多。 2.很紧急;很急迫。 |
| 孔门 | 孔门 kǒng mén1.孔子的门下,借指儒家。 |
| 孔修 | 孔修 kǒng xiū1.长。 2.治理得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