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的组词
孔常见的组词有:孔圣,孔繁森(1944-1994),孔壶,孔雀,孔约,孔硕,孔道,孔圣人,孔教,孔鼎,孔郑,孔棘,孔宣,孔忤,孔府,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疏,孔盖,孔雀緑,孔林,孔亟,孔子庙,孔方兄,孔雀东南飞,孔堂,孔方,孔洞,孔壁古文,孔兄,孔子(前551-前479)
词语 | 解释 |
---|---|
孔圣 | 孔圣 kǒng shèng1.非常圣明﹑英明。 2.对孔子的尊称。 3.指孔子的学说﹑思想。 |
孔繁森(1944-1994) | 孔繁森(1944-1994) kǒng fán sēn (1944-1994)山东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岗巴县委副书记、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拉萨市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1979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赴西藏工作,历时十年,勤政为民,政绩卓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殉职。1995年4月,国务院追认他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又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通知》。同年5月,江泽民、李鹏分别作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
孔壶 | 孔壶 kǒng hú1.古代滴水计时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称。 |
孔雀 | 孔雀 kǒng què/qiāo/qiǎo鸟,头上有羽冠,雄的尾巴的羽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常见的有绿孔雀和白孔雀两种。成群居住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吃谷类和果实等。多饲养来供玩赏,羽毛可以做装饰品。 |
孔约 | 孔约 kǒng yuē/yāo1.十分简约。 |
孔硕 | 孔硕 kǒng shuò/shí1.硕大。 |
孔道 | 孔道 kǒng dào通往某处必经的关口:交通~。 |
孔圣人 | 孔圣人 kǒng shèng rén1.见"孔圣"。 |
孔教 | 孔教 kǒng jiào/jiāo1.指孔子的学说主张。 2.认为儒家的学说主张与佛﹑道一样,具有宗教性质,故称之为"孔教"。 |
孔鼎 | 孔鼎 kǒng dǐng1.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预注:"考父庙之鼎。" |
孔郑 | 孔郑 kǒng zhèng1.汉经学家孔安国与郑玄的并称。 |
孔棘 | 孔棘 kǒng jí1.很紧急;很急迫。 2.艰危;困窘。 |
孔宣 | 孔宣 kǒng xuān1.即孔子。因唐代追谥为"文宣王",故称。 |
孔忤 | 孔忤 kǒng wǔ1.大相抵触,不合时宜。 |
孔府 | 孔府 kǒng fǔ在山东省曲阜城内孔庙旁。旧称衍圣公府。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北宋时建立府第,明代重修。有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东西两旁为家庙、花厅。共有院落九进,房屋四百六十三间。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kǒng xí bù nuǎn,mò tū bù qián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
孔疏 | 孔疏 kǒng shū1. 唐朝初年孔颖达作《左传正义》来解释晋朝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简称为“孔疏”。疏,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凡是解释经的叫“注”)。 |
孔盖 | 孔盖 kǒng gài/gě/hé1.以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亦泛指华丽的车舆。 |
孔雀緑 | 孔雀緑 kǒng què/qiāo/qiǎo lǜ/lù1.绿色碱性有机染料。用来染丝﹑棉﹑毛等物。 |
孔林 | 孔林 kǒng lín在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外。孔子和其子孔鲤、孙子孔饭及历代衍圣公的墓地。历经扩修,占地约200公顷,周围有7.5千米的林墙。内有历代帝王及名人碑碣一千多块,松柏数万株。是中国最大的人造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孔亟 | 孔亟 kǒng jí/qì1.很紧急﹑很急迫。 |
孔子庙 | 孔子庙 kǒng zǐ miào1.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山东曲阜孔庙为最早﹑最大。曲阜孔庙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大成殿前有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唐贞观时,下诏各州县皆立孔庙。 |
孔方兄 | 孔方兄 kǒng fāng xiōng指钱。旧时铜钱中有方孔,所以这样称呼。 |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 kǒng què/qiāo/qiǎo dōng nán/nā fēi乐府《杂曲歌辞》名。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原为汉末民歌,经后代文人加工,收入《玉台新咏》。汉末庐江(今属安徽)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在焦母强迫下离异,后兰芝因母兄逼她改嫁而自尽,仲卿亦殉情而死。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的黑暗,赞美了男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全诗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余字,是古代少见的长篇叙事诗。 |
孔堂 | 孔堂 kǒng táng1.孔子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
孔方 | 孔方 kǒng fāng1.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 |
孔洞 | 孔洞 kǒng dòng窟窿(多指在器物上人工做的)。 |
孔壁古文 | 孔壁古文 kǒng bì gǔ wén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 |
孔兄 | 孔兄 kǒng xiōng1.见"孔方兄"。 |
孔子(前551-前479) | 孔子(前551-前479) kǒng zǐ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