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前479)的拼音、解释、组词
孔子(前551-前479)的简介:
kǒng zǐ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 AI解释
《孔子(前551-前479)》的详细解释
背景与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思想主张: 1. 仁爱之道:“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他人的关爱。 2. 礼制秩序:强调社会成员应遵循礼节和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3. 教育平等: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不论其出身。
历史影响与地位: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核心位置,在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全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造句
- 他深深地被《论语》中的仁爱思想所感染,立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尽管时代变迁,孔子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我们积极学习与思考。
- 在孔子的思想影响下,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礼仪制度。
- 通过广泛阅读经典文献,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孔子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
- 学校将举办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这些句子不仅描述了与孔子及其思想相关的情景,还进一步阐释了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
分词解释
孔
kǒng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急。~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