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组词
毛常见的组词有:毛愣,毛鸷,毛女,毛豆,毛毛楞楞,毛民,毛羽未丰,毛罽,毛发尽竖,毛蓝,毛戴,毛圊,毛脚女婿,毛线,毛裘,毛丁,毛主席纪念堂,毛啬,毛玻璃,毛索,毛骨悚然,毛皮,毛小子,毛蓬蓬,毛褐,毛笋,毛毯,毛头,毛蚴,毛孔
词语 | 解释 |
---|---|
毛愣 | 毛愣 máo lèng1.鲁莽。 |
毛鸷 | 毛鸷 máo zhì1.见"毛挚"。 |
毛女 | 毛女 máo nǚ/rǔ1.传说中得道于华山的仙女。 |
毛豆 | 毛豆 máo dòu1.大豆的嫩荚果。荚上有细毛﹐内含青色豆粒﹐可做蔬菜食用。 |
毛毛楞楞 | 毛毛楞楞 máo máo lèng lèng慌手慌脚。 |
毛民 | 毛民 máo mín1.古传说中的毛民国。其人体上长有长毛。 |
毛羽未丰 | 毛羽未丰 máo yǔ wèi fēng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
毛罽 | 毛罽 máo jì1.毛毡。亦指毛毡制成的衣﹑靴。 |
毛发尽竖 | 毛发尽竖 máo fà jìn shù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毛蓝 | 毛蓝 máo lán1.比深蓝色稍浅的蓝色。 |
毛戴 | 毛戴 máo dài1.寒毛竖立。形容恐惧震惊。 2.形容愤怒。 |
毛圊 | 毛圊 máo qīng1.厕所。 |
毛脚女婿 | 毛脚女婿 máo jiǎo/jué nǚ/rǔ xù1.未婚女婿的俗称。 |
毛线 | 毛线 máo xiàn1.通常指用羊毛纺成的线﹐也指用羊毛和人造毛混合纺成的线或用人造毛纺成的线。 |
毛裘 | 毛裘 máo qiú1.兽皮制作的衣服。 |
毛丁 | 毛丁 máo dīng/zhēng1.清代的一种人头税。 |
毛主席纪念堂 | 毛主席纪念堂 máo zhǔ xí jì/jǐ niàn táng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央。1977年9月9日建成。平面呈正方形,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外观为两层,内分三层:地面层为瞻仰厅(有毛泽东水晶棺)、北大厅(有毛泽东石雕坐像)、南大厅和休息室等;二层为陈列厅;地下室为机电设备、储藏室、办公用房等。 |
毛啬 | 毛啬 máo sè1.即毛嫱。 |
毛玻璃 | 毛玻璃 máo bō lí1.用金刚砂等磨过或以化学方法处理过﹐表面粗糙的半透明玻璃。也叫磨砂玻璃。 |
毛索 | 毛索 máo suǒ1.用毛制成的绳索。 2.谓琐细地搜求过错。 |
毛骨悚然 | 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
毛皮 | 毛皮 máo pí1.带毛的兽皮。 2.指皮毛的色彩光泽。 3.比喻虚礼﹑客套。 |
毛小子 | 毛小子 máo xiǎo zǐ1.对小孩子﹑年轻人的贬称。 |
毛蓬蓬 | 毛蓬蓬 máo péng péng1.须发密而乱貌。 |
毛褐 | 毛褐 máo hè1.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
毛笋 | 毛笋 máo sǔn亦作“毛筍”。毛竹的笋,分布于我国 长江 流域各地山区。大而味美,可食用。 |
毛毯 | 毛毯 máo tǎn双面都有丰厚毛绒的毛织物。按原料分有全毛毛毯、混纺毛毯和化纤毛毯三类。按织造方法分有机织、簇绒、经编、针刺、缝编等。毯面花式有提花、印花、素色、鸳鸯色、道子、格子等。毯面风格有绒面型、立绒型、顺毛型、滚球型和水纹型等。弹性和保暖性强,质地厚实。主要用作床上盖被,兼作床罩或壁毯等装饰品。 |
毛头 | 毛头 máo tóu/tou1.古代男子未成年者头发披垂﹐因用以借称男孩子。 2.形容小伙子﹑年青人。 3.方言。指婴儿。 4.皮毛衣服上的长毛。 5.俗称衣服缝合线外的毛边。 |
毛蚴 | 毛蚴 máo yòu1.长着毛的幼虫的总称。 |
毛孔 | 毛孔 máo kǒng1.小孔。喻极微小。 2.汗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