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举细故的拼音、解释、组词

毛举细故的简介:

máo jǔ xì gù
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一列举细微琐碎的小事。宋˙张孝祥˙论治体劄子:治有一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亦作毛举细事、毛举细务。

1. 一一列举细微琐碎的小事。宋.张孝祥〈论治体劄子〉:「治有一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也作「毛举细事」、「毛举细务」。

词语“毛举细故”出自中国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时过于琐碎、片面地列举小事,不切实际。这个成语中的“毛举”指的是轻微地提起或者提及,“细故”则是指小的事情。

详细解释:这个成语主要强调在讨论问题或者处理事务时,如果仅仅局限于一些细枝末节的细节而不顾大局或整体情况,那么就容易犯下“毛举细故”的错误。它提醒人们说话和做事要有全局观念,注重事物的关键点和实质内容,而不是过于纠缠于无关紧要的小事。

以下是五个使用“毛举细故”造句的例子:

  1. 在分析公司业绩时,如果只关注一些毛举细故的财务数据而忽视了市场整体趋势的变化,那么这种分析是缺乏深度的。
  2.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毛举细故的问题上,还应更全面地考虑长远的社会影响和民众利益。
  3. 作为领导者,在管理团队时不应过于关注个人琐事,而应该着眼于战略规划和核心任务,避免陷入“毛举细故”的陷阱。
  4. 对于复杂的科研项目,如果研究者只专注于某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而不从宏观角度审视整个课题,则可能会导致工作偏离目标方向。
  5.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政府应当着眼长远,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一些具体学科的成绩表现,以免落入“毛举细故”的误区。

分词解释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5 不是纯净的:~利。~重。6 行动急躁:~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8 小:~病。~孩子。~~雨。9 货币贬值:钱~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11 姓。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1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4 声音小:嗓音~。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7 俭省:他过日子很~。

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2 原因:缘~。原~。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6 死亡(指人):~去。病~。7 所以,因此:~此。~而。8 古同“顾”,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