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的拼音、解释、组词

刘禹锡(772-842)的简介:

liú yǔ xī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有《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

  • AI解释

《刘禹锡(772-842)》这段表述实际上是在介绍唐代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刘禹锡。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

详细解释

  1. 生平背景: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早年就展现出文学天赋。

  2. 诗歌创作:刘禹锡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尤其擅长咏史诗、山水诗和政治抒情诗等类型。他的《秋词》、《乌衣巷》等作品广为流传。

  3. 哲学思想:除了诗歌,刘禹锡还以自己的哲学思考著称。他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汲取哲理,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强调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4. 政治生涯:刘禹锡的政治生涯历经坎坷,曾多次因直言而遭受贬谪。然而,他的坚韧不拔最终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晚年得以重用。

  5. 文学影响:刘禹锡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造句

  1. 刘禹锡的《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达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之情。

  2. 在一次政治会议中,刘禹锡提出了“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观点,强调了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

  3. 无论身处何地,刘禹锡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正如他笔下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表达的那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例如,在他的著作《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展现了他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

  5. 虽然刘禹锡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他在诗作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一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些句子旨在体现刘禹锡在文学、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分词解释

liú

1 姓。

1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焊~。~矿。~石。~纸。~箔。2 赏赐:~命。~赉。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