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组词
虎常见的组词有:虎掷龙拿,虎咽狼餐,虎狼,虎头上捉虱子,虎骨,虎穴龙潭,虎蛟,虎观,虎子,虎钳,虎视鹰扬,虎韬,虎啸龙吟,虎吏,虎威狐假,虎神营,虎伥,虎尾春冰,虎头燕颔,虎豹骑,虎而冠,虎吓,虎侯,虎狼之国,虎门条约,虎跱,虎翼,虎将,虎口夺食,虎子狼孙
词语 | 解释 |
---|---|
虎掷龙拿 | 虎掷龙拿 hǔ zhì lóng ná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
虎咽狼餐 | 虎咽狼餐 hǔ yàn láng cān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虎狼 | 虎狼 hǔ láng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ㄧ~之心。 |
虎头上捉虱子 | 虎头上捉虱子 hǔ tóu shàng zhuō shī zi在老虎头上捉虱子。比喻干危险的事情。也指不懂厉害,冲撞了惹不起的大人物或势力。 |
虎骨 | 虎骨 hǔ gǔ/gū1. 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yis)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如:虎骨酒。 |
虎穴龙潭 | 虎穴龙潭 hǔ xué lóng tán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
虎蛟 | 虎蛟 hǔ jiāo1.鱼名。鱼身蛇尾形。 |
虎观 | 虎观 hǔ guān/guàn1.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
虎子 | 虎子 hǔ zǐ1.小虎﹑乳虎。 2.喻勇健的男孩。 3.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 |
虎钳 | 虎钳 hǔ qián老虎钳 ①。 |
虎视鹰扬 | 虎视鹰扬 hǔ shì yīng yáng扬:高举,飞起。像老虎那样雄视,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形容人很有威仪。 |
虎韬 | 虎韬 hǔ tāo1.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
虎啸龙吟 | 虎啸龙吟 hǔ xiào lóng yín象虎在啸,龙在鸣。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
虎吏 | 虎吏 hǔ lì1.凶残如虎之酷吏。 |
虎威狐假 | 虎威狐假 hǔ wēi hú jiǎ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
虎神营 | 虎神营 hǔ shén yíng1.义和团起义时﹐清政府在北京编募的禁卫军。主要用以镇压革命群众﹐也打击一些洋人。 |
虎伥 | 虎伥 hǔ chāng1.俗传引导猛虎食人的鬼物。多用以比喻助恶为虐的人。 |
虎尾春冰 | 虎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虎头燕颔 | 虎头燕颔 hǔ tóu yàn hàn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虎豹骑 | 虎豹骑 hǔ bào qí1.三国时魏国的骑兵名。 |
虎而冠 | 虎而冠 hǔ ér guàn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虎吓 | 虎吓 hǔ xià/hè1.犹吓唬。 2.诈骗。 |
虎侯 | 虎侯 hǔ hóu/hòu1.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周代供王大射时用。 |
虎狼之国 | 虎狼之国 hǔ láng zhī guó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 |
虎门条约 | 虎门条约 hǔ mén tiáo yuē又称《虎门附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1843年,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虎门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在五处通商口岸租地建屋,这一规定后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借口。 |
虎跱 | 虎跱 hǔ zhì1.谓雄踞一方。 |
虎翼 | 虎翼 hǔ yì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 2.古战阵名。 3.宋代军队名。 |
虎将 | 虎将 hǔ jiāng/jiàng勇猛善战的将领。 |
虎口夺食 | 虎口夺食 hǔ kǒu duó shí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虎子狼孙 | 虎子狼孙 hǔ zǐ láng sūn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