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调的拼音、解释、组词
马头调的简介:
mǎ tóu/tou tiáo/diào
民间曲调名。清初至道光间流行,晚清时已很少传唱。一般六十三字,可加衬字,平仄韵通押。
民间曲调名。清初至道光间流行,晚清时已很少传唱。一般六十三字,可加衬字,平仄韵通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间的曲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为佐。
《马头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曲调,属于民歌的一种形式。它得名于其旋律的独特性,有时被描述为像骏马驰骋时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地区,《马头调》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但通常都与自然、生活以及情感表达紧密相关。
《马头调》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长篇叙事曲,内容丰富,旋律较长;另一种则是短小精悍的抒情小曲。这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和变化,如“放马调”、“打野调”等,但其核心特点——表现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相通的。
下面是五个使用《马头调》为背景或主题的造句:
- 每当村里的老人们在夕阳下讲述他们的童年故事时,总会哼起一曲悠扬的《马头调》,带我们回溯往昔岁月。
- 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牛羊们安静地吃着草,只有偶尔几声虫鸣打破这份宁静。这时,我便轻声唱起了《马头调》,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 他拿起吉他,弹奏起一曲《马头调》,歌声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马头调》成了我们唯一能沟通的语言,它在风声雨声中回荡,传递着不屈的精神。
-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马头调》,用音乐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乡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请注意,上述造句中的“《马头调》”并非真实存在的歌词或曲谱名称,而是基于对这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的理解创造的。在实际应用中,《马头调》往往指的是某种特定风格或类型的传统民歌,具体曲目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马
mǎ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头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调
tiáo,diào,zhōu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5 调理使康复:~养。~摄。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