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的拼音、解释、组词

马鞭的简介:

mǎ biān
1.策马的鞭子。泛指赶牲口的鞭子。 2.指竹鞭。竹的根状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策马的鞭子。《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高祖以马鞭南指云:『……使自山东无及之者。』」《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

马鞭》,通常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词汇,而是戏剧表演中用于表现人物骑马时所用的一种道具。在中国传统戏曲中,“马鞭”是一种常见的舞台道具,虽然演员手中并没有真正的马鞭,但通过道具和表演者的动作、身段以及唱念做打等技巧的结合运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角色在骑马的过程,以此增强戏剧的表现力。

详细解释

  • 定义马鞭是戏曲中的一种虚拟性道具。它用于表现剧中人物骑马的动作或状态。
  • 作用:通过舞弄马鞭,演员能够展示出各种与马相关的动作和场景,如策马疾驰、驻足观望等,以此来丰富表演的层次感,增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 技巧:使用马鞭时,演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例如,不同的挥动方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状态;正确的持握姿势也可以影响角色形象的塑造。

造句

  1. 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手持一把长而弯曲的马鞭,通过精湛的表演展示出其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形象。
  2. 当年那台昆曲演出中,小生饰演的角色正是手持着一柄精美的马鞭,在舞台上行云流水地舞动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古战场。
  3. 老师告诉我们,在京剧《甘露寺》中,刘备在舞台中央缓缓举起马鞭,通过巧妙的动作变化,成功演绎了他欲见孙权的紧张心情。
  4. 戏剧《辕门射戟》里,吕布骑马时所持之物是用细绳系着的一根马鞭,这为表演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与深度。
  5. 舞台上,花旦扮演的女子手持一柄轻盈的小马鞭,在表演中穿插于舞蹈动作之间,增加了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分词解释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