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的组词

武常见的组词有:武装工作队,武溪笛,武员,武九铁路,武昌起义,武贲,武夷君,武汉大学,武昭,武吏,武把子,武称,武旦,武秀,武色,武猷,武断,武冲,武义,武林旧事,武会,武风,武爵武任,武试,武装力量,武议,武节,武罗,武庙,武宿夜

词语 解释
装工作队 武装工作队 wǔ zhuāng gōng zuò duì/zhuī1.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战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地方干部组成的精干的武装小分队。其任务是深入到敌占区进行武装斗争和宣传组织工作,灵活运用各种斗争方式打击瓦解敌军,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配合根据地对敌斗争,使敌占区逐步变为根据地。
溪笛 武溪笛 wǔ xī dí1.汉马援门生爰寄生善吹笛,马援作《武溪深》和之,叹水深湍急,涉渡艰难。后用为赠别之曲。
武员 wǔ yuán1.军事官员。
九铁路 武九铁路 wǔ jiǔ tiě lù从湖北武汉到江西九江。其中武昌至大冶段原称武大铁路,长112千米,1958年通车。大冶至沙河街段原称大沙铁路,长250多千米,1990年通车。
昌起义 武昌起义 wǔ chāng qǐ yì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在同盟会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准备发动新军起义。由于计划泄露,起义机关被清军破获,形势危急。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熊秉坤率部首先起义。各营奋起,攻陷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并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各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武贲 wǔ bēn/bì/féi1.即虎贲。勇士之称。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
夷君 武夷君 wǔ yí jūn1.古代传说中武夷山的仙人。
汉大学 武汉大学 wǔ hàn dà xué中国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校址在武汉。创办于1893年,初名湖北自强学堂,后校名几经更改,1928年改现名。设有研究生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等以及法律学、经济学、工商行政管理、政治学、化学、数学等系。
武昭 wǔ zhāo1.谓武功。 2.汉武帝﹑汉昭帝的并称。
武吏 wǔ lì1.指军职官员。
把子 武把子 wǔ bǎ/bà zǐ1.戏剧中表演武打的人。
武称 wǔ chēng/chèn/chèng1.勇武的声名。
武旦 wǔ dàn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武秀 wǔ xiù1.武秀才。
武色 wǔ sè/shǎi1.谓凶猛的神色。
武猷 wǔ yóu1.军事谋略。
武断 wǔ duàn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主观臆断:你不去了解一下,就下结论,也太武断了。
武冲 wǔ chōng/chòng1.古代的一种战车。又名冲车。
武义 wǔ yì1.亦作"武谊"。 2.武事。
林旧事 武林旧事 wǔ lín jiù shì笔记。宋代周密作。十卷。为作者入元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别称武林,即今浙江杭州)风俗轶事之作。包括朝廷礼乐、民间曲艺,市井习尚。寄寓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武会 wǔ huì/kuài1.旧称祭神赛会时所组织的杂技表演活动。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极为盛兴。内容有狮子﹑开路﹑杠子﹑少林﹑双石头等,皆以武功胜。
武风 wǔ fēng1.习武的风尚。
武爵武任 wǔ jué wǔ rèn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武试 wǔ shì1.武科考试。
装力量 武装力量 wǔ zhuāng lì liáng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有武装组织的统称。通常以军队为主体,也包括其他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构成有多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
武议 wǔ yì1.谓军事上的谋略﹑决策。
武节 wǔ jié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武罗 wǔ luó1.传说为夏后羿之臣。 2.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武庙 wǔ miào1.唐至元称奉祀吕望的庙。明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帝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同"文庙"相对。
宿夜 武宿夜 wǔ sù/xiǔ/xiù yè1.古代武曲名。

武的二字词语

武的三字词语

溪笛 夷君 把子 宿夜 城弦 溪深 备志 陵源 工队 进士 当山 秀才 生员 乡试 曲星 巡捕 昌鱼

武的四字成语

九铁路 昌起义 汉大学 林旧事 装力量 经七书 断乡曲 王伐纣 夷山脉 偃文修 昌剩竹

其他字的组词

译组词 复组词 秕组词 请组词 渗组词 税组词 童组词 葡组词 搪组词 榴组词 篱组词 鑵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