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会试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会试的简介:

wǔ huì/kuài shì
1.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

  • AI解释

词语“武会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在传统中国科举制度中,主要分为文会试(即通过考试选拔文官)和武举(专门用于选拔军事人才)。而“武会试”这种说法并不常见,可能是对某种假设性或特定历史时期情况的描述。

如果是指一种特定情况下的表述,那么可能需要具体的语境来明确其含义。不过,在目前的文献记录中,并没有直接关于“武会试”的记载。如果是特指某个时期、某项制度中的一个环节,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专门针对军事才能和知识进行的大规模考试。但具体规则与流程等信息需要进一步考证。

假设性解释

假设“武会试”指的是古代可能存在的某种特殊形式的军事选拔机制,即类似文会试那样的大规模、公开举行的军事人才选拔考试,那么可以将其理解为: - 科目:考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战术知识、历史文献中的战争案例分析、弓箭、剑术等武艺。 - 目标:识别并培养军事领导能力和潜在的军事指挥官。

造句

  1. 如果古代真的存在“武会试”,那么像岳飞这样的军事奇才,可能就是通过这种考试被提拔为将军的。
  2. 假设在某个朝代实施了“武会试”,那么全国各路英豪都将齐聚京城,一展身手。
  3.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入侵,朝廷决定举行一场特殊的“武会试”,选拔出最优秀的军事人才。
  4. 尽管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武会试”的存在,但假设这种制度存在的话,它可能会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如果在明朝时期有一场盛大的“武会试”,那么可以想见全国的年轻武士们都会为了参加这次考试而刻苦训练。

请注意,以上造句均为假设性描述,并非实际历史事件。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如果有更具体的历史背景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shì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2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