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训的简介:

wǔ xùn
1.山东堂邑(今聊城)人(1838-1896),原名武七。二十一岁起行乞兴学,先后创办崇贤义塾、临清义塾。受清政府嘉奖,赐名武训,封为“义学正”。 2.军事训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西元1838~1896)清山东堂邑人。幼孤贫,昼行乞,夜绩麻,不娶妻,不妄费,渐有积赀,自恨不读书识字,以所蓄建义学数所,远近向风,称「武善人」。

武训》,这个名字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或成语,而是指清朝末年的一位教育家武训武训(1838-1896),名澄,原名学增,字顺安,山东省堂邑县人(现莘县),是中国历史上以乞讨行乞办学校的著名人物。

武训的详细解释

  • 背景与生平武训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年时丧父,家境更加艰难。他自幼失去上学的机会,一生下来就过着四处乞讨的生活。

  • 办学目的武训虽出身贫寒,却有着崇高的理想——办学校,普及教育。他认为“有学才能救国”,决定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一现状。

  • 主要事迹:他通过乞讨得来的钱款资助了多家义塾,并亲身教授学生。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创办了六处义塾,培养出了一大批学子。

  • 历史意义武训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在他的影响下,社会上对教育的关注度增加,促进了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造句

  1. 武训一生乞讨办学,虽生活艰辛却心怀大爱。
  2. 感受着武训的精神,我们更加坚定了为理想奋斗的决心。
  3. 武训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去帮助需要的人。
  4. 现在的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像武训一样,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
  5. 从小就被武训的事迹所激励,立志要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以上是关于《武训》的具体解释及五个基于其事迹和精神的造句。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

分词解释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xùn

1 教导,教诲:~诫。~蒙(教育儿童)。~迪(教诲开导)。教(jiào )~。培~。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3 典式,法则:不足为~。4 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故”、“诂~”、“故~”)。~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