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组词

铜常见的组词有:铜驼街,铜模,铜表,铜臭,铜拔,铜器时代,铜商,铜沟,铜史,铜壁铁墙,铜牙利,铜竹,铜斤铁肋,铜驼,铜围铁马,铜浑,铜緑,铜陵市,铜筋铁骨,铜爵台,铜嗓子,铜人,铜斗儿家计,铜面具,铜筹,铜角,铜锣,铜雀瓦,铜贝,铜头

词语 解释
驼街 铜驼街 tóng tuó jiē1.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
铜模 tóng mó/mú1.用紫铜或锌合金制的浇铸铅字的模型。
铜表 tóng biǎo1.铜制的圭表。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
铜臭 tóng chòu/xiù1.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
铜拔 tóng bá1.见"铜钹"。
器时代 铜器时代 tóng qì shí dài1.考古学所指的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晩的铁器时代之间的一个时代。在中国有三种习惯用法﹕一指红铜时代﹐一指青铜时代﹐一指为红铜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总称。据文献记载﹐中国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铸造铜器﹐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很大发展。
铜商 tóng shāng1.富商。西汉邓通受宠于汉文帝﹐得赐蜀郡严道铜山﹐可自行铸钱﹐成为西汉大富商。见《汉书.佞幸传.邓通》。
铜沟 tóng gōu1.铜铸的沟渠。相传吴王夫差曾在宫中铸造铜沟。 2.借指宫苑。
铜史 tóng shǐ1.指汉张衡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 2.借指漏刻铜壶。
壁铁墙 铜壁铁墙 tóng bì tiě qiáng像铜铁筑成的墙壁一样。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牙利 铜牙利 tóng yá lì1.弓上的铜制机栝。
铜竹 tóng zhú1.犹铜符﹐铜印。古代地方长官所佩。
斤铁肋 铜斤铁肋 tóng jīn tiě lèi/lē1.见"铜筋铁骨"。
铜驼 tóng tuó1.亦作"铜駝"。 2.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3.即铜驼街。 4.借指京城﹐宫廷。
围铁马 铜围铁马 tóng wéi tiě mǎ比喻坚固的阵势。
铜浑 tóng hún1.见"铜浑仪"。
铜緑 tóng lǜ/lù1.铜表面所生成的绿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粉末状﹐有毒﹐用来制烟火和颜料。 2.像铜绿一样的颜色。
陵市 铜陵市 tóng líng shì在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滨临长江。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人口31.8万(1995年)。有铜陵铜矿,是中国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
筋铁骨 铜筋铁骨 tóng jīn tiě gǔ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爵台 铜爵台 tóng jué tái/tāi1.见"铜雀台"。
嗓子 铜嗓子 tóng sǎng zǐ1.嗓音浑厚洪亮的喉咙。
铜人 tóng rén1.铜铸的人像。 2.指铜制人体针灸经络穴位模型。最早为宋王惟一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创铸。
斗儿家计 铜斗儿家计 tóng dǒu/dòu ér/er jiā/gū/jie jì1.犹言铜斗儿家私。
面具 铜面具 tóng miàn jù1.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
铜筹 tóng chóu1.古代报时示警用的铜制更签。
铜角 tóng jiǎo/jué1.军中乐器名。铜制喇叭。上下二截﹐形如竹筒﹐故俗称号筒。
铜锣 tóng luó1.一种铜制乐器。形如铜盘。圈边上穿二孔﹐结绳提而击之。
雀瓦 铜雀瓦 tóng què/qiāo/qiǎo wǎ/wà1.铜雀台的瓦。后人取而制为砚﹐因代指砚台。
铜贝 tóng bèi1.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
铜头 tóng tóu/tou1.指蝼蛄。

铜的二字词语

铜的三字词语

驼街 牙利 陵市 爵台 嗓子 面具 雀瓦 雀砚 浑仪 仗子 驼陌 牙弩 马祠 龙楼 驼巷 四开

铜的四字成语

器时代 壁铁墙 斤铁肋 围铁马 筋铁骨 筋铁肋 壶漏断 驼荆棘 臭熏天 城铁壁 山铁壁 唇铁舌

其他字的组词

廵组词 吵组词 须组词 猜组词 虚组词 铝组词 隅组词 棘组词 端组词 䴄组词 䄥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