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荆棘的拼音、解释、组词
铜驼荆棘的简介:
tóng tuó jīng jí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十˙索靖传。后用来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遗逸传˙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亦作荆棘铜驼。
1.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索靖传》。后用来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遗逸传.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也作「荆棘铜驼」。
《铜驼荆棘》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历史,表达了国家衰败、昔盛今衰之感。其中,“铜驼”指的是古代的铜铸的驼形物或铜制门神像,它们是宫廷和城门的重要装饰;“荆棘”则是指丛生、杂乱生长的带刺灌木,常用来比喻困顿、艰难的境遇。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荒凉破败的景象:昔日繁荣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被荆棘覆盖的废墟,象征着国家或城市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成语解释
- 铜驼:古代宫廷或城门所设的铜制装饰物。
- 荆棘:丛生、杂乱生长的带刺灌木。
- 意象: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废破败的情景,象征国家或城市的衰落。
造句
-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文化古都也逐渐沉寂为一派《铜驼荆棘》之景象。
- 这段历史遗迹的荒凉与昔日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慨“铜驼荆棘”般的沧海桑田。
- 即使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在某些街区也可能出现《铜驼荆棘》的现象,提醒我们关注城市规划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 他漫步在古城的残垣断壁间,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历史上的盛衰变迁,不禁心生感慨:“这不正是‘铜驼荆棘’的真实写照吗?”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若我们不在意生态破坏、只求一时之利,那么未来后代面对的可能就是一片“铜驼荆棘”的景象了。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铜驼荆棘》不仅适用于描述历史变迁带来的衰败景象,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珍视现有资源并积极保护环境。
分词解释
铜
tóng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驼
tuó
1 指“骆驼”:~峰(骆驼背部高起的肉峰)。~毛。~铃。双峰~。2 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像驼峰:~背。
荆
jīng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5 姓。
棘
jí
1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2 针形的刺:~皮动物。3 古同“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