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律比附的拼音、解释、组词

引律比附的简介:

yǐn lǜ bǐ fù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 AI解释

引律比附》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而是一个法律术语的概念。在古代中国法律体系中,“引律比附”是一种类推原则,指的是当现行法律条文无法直接适用于某一案件时,通过引申和类比其他相关法律条款来解决法律适用的问题。

详细解释

  1. :引用、引申。
  2. :指具体的法律条文或法典。
  3. 比附:类推、比拟。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借鉴类似案例或法理,作出判决。

这个原则在古代中国司法实践中经常被应用,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适用的情况下,法官会寻找相关的法理和案例来进行推理和判决,以期达到公平正义的效果。

造句

  1. 司法人员在面对新的案件时,常常需要运用引律比附的原则来找出合适的法律依据。
  2. 鉴于以往类似案件的判例,在这次诉讼中法官决定引用并类推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3. 在中国历史上,“引律比附”不仅是解决实际司法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对于那些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新类型案件,我们应鼓励使用引律比附的原则来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5. 当遇到法律条文不够具体或难以直接适用的情况时,法官可以采用引律比附的方式进行灵活处理。

请注意,“引律比附”这一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在司法实践中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中国法律体系中,更加强调依法裁判,尽量避免类推判决以确保法律的明确性和统一性。

分词解释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

1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2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3 捎带:“一男~书至”。4 靠近:~近。~耳低言。5 依从:依~。归~。趋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