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阴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阴的简介:
fú yīn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 AI解释
《伏阴》作为一个特定词语或成语并非常见用语,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某些特定背景下的创造。然而,如果我们以“伏”和“阴”这两个字分别来解释,并结合常见搭配来看待它的话,“伏”可以理解为隐藏、潜伏;而“阴”通常指的是光线较暗的环境或者阴暗的一面。“伏阴”一般没有固定的意义或用法,但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字面意思构想一些情景。
解释
- 伏:表示隐藏、隐蔽的状态。
- 阴:指光线较暗的地方或者是隐秘、不显露的意思。
结合这两层含义,“伏阴”可以被理解为在光线昏暗或环境较为隐蔽的情况下进行某项活动或状态。这种描述更倾向于一种场景或者情境的设定。
造句
- 因为担心被人发现,他选择在一个偏僻且光线较暗的角落“伏阴”,悄悄地监视着目标。
- 小镇上的小巷里总是给人以神秘而阴郁的感觉,“伏阴”在这里似乎成了一个隐藏故事的地方。
- 那个罪犯在案发当天就提前“伏阴”在犯罪现场附近,等待时机下手。
- 为了不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度,我决定利用午休时间在公司的一个较为隐蔽的角落里“伏阴”,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
- 秋天到了,“伏阴”的环境让公园变得更加安静祥和,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句子中的用法和含义都是基于对“伏”与“阴”字面意义的理解而创造性地构建的,并非传统成语或固定用语。如果《伏阴》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文化、历史或文学背景下的词语,则需要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准确解析。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阴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2 指“月亮”:太~(月亮)。~历。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10 指时间:光~。惜寸~。11 生殖器:~部。~道。~茎。~囊。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