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匡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合一匡的简介:

jiǔ hé yī kuāng
原指春秋时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秋时齐桓公得管仲之助,多次会盟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后以喻凭借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动荡的世局得以安定。艺文类聚˙卷二十五˙人部九˙嘲戏:后汉崔寔答讥曰:……及其规合策纵,勋绩克章,拨乱夷险,九合一匡,圣人大宝,唯斯为光。

1. 春秋时齐桓公得管仲之助,多次会盟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后以喻凭借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动荡的世局得以安定。《艺文类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戏》:「后汉崔寔答讥曰:『……及其规合策纵,勋绩克章,拨乱夷险,九合一匡,圣人大宝,唯斯为光。』」

词语“九合一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由“九合”和“一匡”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词。按照字面意思,“九合”可能指的是古代诸侯国之间联合的事迹(类似《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齐桓公九合诸侯”,即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之事),而“一匡”则可能是表示统一治理、整顿的意思,结合在一起理解,这个词语可能有某种强调统一和秩序的含义。不过,“九合一匡”的组合并非常见词汇,在正式的文献或语言工具书中未见有此明确解释。

为了更贴近现代语境进行理解和造句,我们可尝试将其解读为“将众多的力量或团体合并成一个整体,进而形成强大统一的力量”。这一理解方式更加符合汉语中常用成语和词汇的构建逻辑。根据这个假设性的解释来提供五个句子:

  1. 通过九合一匡的战略规划,这家企业成功地整合了多个分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 在这次体育交流活动中,各个代表队经过九合一匡的努力,最终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队伍。
  3. 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九合一匡的策略来统一治理,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4.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各地农村合作社应加强合作与整合,形成合力进行九合一匡的发展规划。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摒弃分歧,九合一匡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请注意,“九合一匡”这一表达在正式语境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证其确切含义或适当调整为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