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的拼音、解释、组词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的简介:
wéi zǐ sǐ xiào,wé chén sī zhōng
为:作为;臣:臣子。封建社会认为做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
为:作为;臣:臣子。封建社会认为做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
- AI解释
这个词语出自《后汉书·祭遵传》,原文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为了尽到做子女的责任而愿意牺牲自己,同样也指为了国家、君主或职守愿意付出生命。
解释: 1. “为子死孝”:这个部分强调了一个人作为子女的角色和责任。这种行为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即便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出极端的孝道。 2. “为臣死忠”:这部分则转向了臣子对于君主或职守的忠诚。它表达了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或在职责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
以下是5个使用该词语及其意义的例子:
- 史学家王老师经常教导学生们,不论是为子还是为臣,都应该践行“死孝”和“死忠”的精神。
- 在古代,许多忠臣为了国家利益甘愿赴汤蹈火,真正做到了“为臣死忠”。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他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市民,但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了“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的高尚品格。
- 小说《烽火戏诸侯》中,主角姬姓王因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而愿意承担“为臣死忠”的责任,不惜牺牲自我利益。
-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为了兄弟之谊和君主的信任,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忠诚武士的品质——即“为臣死忠”,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形象。
这些例子展示了该词语不仅用于描述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事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乃至现代情境中。
分词解释
为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死
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孝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忠
zhōng
1 诚心尽力:~心。~诚。~实。~告。~于。~魂。~义。~贞。效~。赤胆~心。~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