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wéi,wèi 部首 笔画4 字形单一 五行 五笔:YLYI

为的基本解释: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的笔顺/笔顺名

丶,ノ,㇆,丶

点,撇,横折钩,点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做。如:「事在人为」、「为人父母」、「为所欲为」、「为善不欲人知」。

2. 当作。如:「视为」、「为主」、「为首」。

3. 变成。如:「成为」、「化整为零」、「化悲愤为力量」。

4. 是。如:「天下为公」、「失败为成功之母」。

5. 发展、潜力。如:「年轻有为」、「大有可为」。

6. 被。如:「为人所害」、「为人所景仰」、「为人所信任」、「为人所拥戴」。

7. 表示程度或范围的广大,加强语气。如:「大为不满」、「甚为信任」、「尤为出色」。

8. 替、帮。如:「为人服务」、「为国争光」、「为人作嫁」。

9. 疑问原因。如:「为何你不答应?」、「他为什么不去?」

10. 为了,表示行动的目的。如:「为正义而战」、「为了年迈的父母,他放弃了出国进修的机会。」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行、作。【例】为善最乐、事在人为

2. 担任。【例】大家选他为班代表。

3. 变成。【例】指鹿为马、一分为二、化为乌有

4. 是。【例】失败为成功之母

5. 介词:(1) 相当于「因」,表示原因。【例】为什么你不赞成明天开会? (2) 相当于「替」、「给」,表示关切的对象。【例】为民服务、为国增光 (3) 相当于「对」、「向」,表示行为的对象。【例】这点小事不足为外人道。 (4) 相当于「为了」,表示行为的目的。【例】这次义演是为劝募救灾基金而举办的。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创制。《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

2. 行、作。如:「为善最乐」、「事在人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 治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4. 建立、设置。《商君书.君臣》:「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5. 担任。《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6. 变为、成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王服所犯,遂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

7. 当作、作为。如:「指鹿为马」。

8. 是。如:「十寸为一尺」、「失败为成功之母」。《论语.微子》:「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唐.杜甫〈垂老别〉诗:「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9. 使。《易经.井卦》:「《象》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左传.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

10. 被。《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从来御魑魅,多为才名误。」

11. 则。《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

12. 假如、如果。《韩非子.内储说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13. 抑、或。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诗〉五首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弘,为网罗之目尚简?」

14. 用于句中的宾语倒装。《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荀子.礼论》:「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

15.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意思。《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楚辞.屈原.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16.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的意思。《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17. 表示程度或范围的广大,无义。如:「大为高兴」、「甚为重要」。

18. 姓。如汉代有为昆。

19. 因,表示原因。如:「为何不去?」、「为什么你不赞成?」《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 替、给。如:「为民服务」、「为国增光」。《孟子.离娄上》:「为丛敺爵者,鹯也;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唐.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1. 与、同。《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对、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唐.韩愈〈答李翊书〉:「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23. 为了,表示行动的目的。如:「为正义而战」。唐.秦韬玉〈贫女〉诗:「最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24. 被。《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

25. 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韩非子.二柄》:「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26. 将。《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孟子.梁惠王下》:「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详细解释

為、爲 wéi

〈动〉

1 (会意字。从爪象。甲金文像手牵象,会劳作意,本义是做事、作为。)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En.] do;act;make)

【引】

1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

2 《左传·定公十二年》:子为不知,我将不墜。

3 《管子·枢言》: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

4 《管子·心术上》: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

5 《广雅》:为,施也。又,成也。

6 《世说新语·巧艺》: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

7 《论语》:为之难。 皇疏:“犹行也。”

8 《论语》:可以为师。

9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为学。

10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推为长。

11 蔡元培《图画》:为之者较少。

【例】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3 制作;创作 ([En.] make;compose)

【引】

1 《尔雅》:造作,为也。

2 《周礼·春官·典同》:以为乐器。 注:“为,作也。”

3 《墨子·节用上》: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4 《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

5 《世说新语·文学》:应声便为诗。

4 治理 ([En.] administer)

【引】

1 《小尔雅》:为,治也。

2 《世说新语·排调》:诸葛瑾为 豫州。

【例】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5 变成,成为 ([En.] become)

【引】

1 《淮南子·人间训》:何遽不为福。

2 不能为祸。

3 《世说新语·自新》:终为忠臣。

4 宋· 洪迈《容斋续笔》:而改为入。

【例】

又如:由徒为师

6 是 ([En.] be)

【引】

1 《列子·汤问》:不为远者小。

2 不为近者热。

3 《韩非子·喻老》:治不病以为功。

4 蔡元培《图画》:谓为三横。

【例】

又如:十尺为一丈

7 学习,研究 ([En.] study)

【引】

1 《韩非子》: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8 种植;营作 ([En.] plant)

【引】

1 《战国策》: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

9 设置;建立 ([En.] establish)。

【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0 使 ([En.] let)

【引】

1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11 以为;认为 ([En.] think;bilieve;consider)

【引】

1 《列子·汤问》:为汝多智。

2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惊为生人。

3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

12 演奏 ([En.] play)。

【例】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

爲 wéi

〈介〉

1 被 ([En.]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引】

1 《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2 《世说新语·自新》:为乡里所患。

3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为予群从所得。

4 《资治通鉴》:为操所先。

5 《广东军务记》:悉为逆据。

【例】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2 于,在 ([En.]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引】

1 《淮南子》: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

爲 wéi

3 和 ([En.] and)——表示并列关系

【引】

1 《孟子·公孙丑下》: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2 《战国策》: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

4 则,就 ([En.]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引】

1 《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5 如,若 ([En.] if)——表示假设关系

【引】

1 《史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6 或,抑 ([En.] or)——表示选择关系

【引】

1 《北史·何妥传》: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

2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3 《太平广记》: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

【例】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爲 wéi

〈助〉

1 的,之 ([En.]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引】

1 《后汉书》: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引】

1 《孟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例】

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

【例】

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爲 wéi

5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

【例】

如:何乐而不为

6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引】

1 《庄子》:予无所用天下为。

2 《墨子·公输》:何命焉为。

7 爲 wéi

【引】

1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相为倚伏。

2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相为应答。

8 另见 wèi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又【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又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又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又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又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又【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又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为字组词

虎添傅翼 人捉刀 法自弊 奴隶的母亲(wèi) 恶不悛 虎添翼 渊驱鱼﹐丛驱雀 人择官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