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的组词
散常见的组词有:散淡子,散气,散闷消愁,散朝,散骑常侍,散水,散官,散说,散伯,散班,散开,散员,散利,散剂,散辈,散束,散杂,散豁,散才,散兵,散套,散件,散棊,散板,散篆,散略,散帙,散嗽,散关,散斋
词语 | 解释 |
---|---|
散淡子 | 散淡子 sàn/sǎn dàn zǐ1.方言。开玩笑。 |
散气 | 散气 sàn/sǎn qì1.指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 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 |
散闷消愁 | 散闷消愁 sàn mèn xiāo chóu指通过消遣,解除愁闷。 |
散朝 | 散朝 sàn/sǎn zhāo/cháo1.指朝见结束。 |
散骑常侍 | 散骑常侍 sàn/sǎn qí cháng shì1.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
散水 | 散水 sàn/sǎn shuǐ1.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2.书法术语。谓"氵"。 |
散官 | 散官 sàn/sǎn guān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
散说 | 散说 sàn/sǎn shuō/shuì/yuè1.犹布说。传布教义。 |
散伯 | 散伯 sàn/sǎn bó/bǎi/bà1.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伯爵。详"散侯"。 |
散班 | 散班 sàn/sǎn bān1.散官行列。 |
散开 | 散开 sàn/sǎn kāi1.向四处分散。 2.军事术语。分队在敌火下运动,为便于利用地形,发扬火力,减少伤亡,而加大兵与兵的间隔距离的动作。 |
散员 | 散员 sàn/sǎn yuán1.无固定职事的官员。 |
散利 | 散利 sàn/sǎn lì1.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
散剂 | 散剂 sàn/sǎn jì1.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药物。 |
散辈 | 散辈 sàn/sǎn bèi1.散官之辈。 |
散束 | 散束 sàn/sǎn shù1. 由于互相排斥作用,一束电子沿着纵向横向散开的倾向,这个效应在速调管里是一个缺点。 |
散杂 | 散杂 sàn/sǎn zá1.松散杂乱。 |
散豁 | 散豁 sàn/sǎn huò/huō/huá1.犹开朗。 |
散才 | 散才 sàn/sǎn cái1.平庸之才。 |
散兵 | 散兵 sàn/sǎn bīng1.溃散的兵士。 2.指旧时军队中供差役而非正式编制的兵士。 3.军事用语。指采用一种分散队伍或单兵进行作战的形式。 |
散套 | 散套 sàn/sǎn tào1.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参见"散曲"。 |
散件 | 散件 sàn/sǎn jiàn1.指尚未组装成整机的零部件。与“整机”相对。2.还没有集中于大包装中的零散物件,与“整件”相对而言。如:我们先把散件装箱,然后托运。 |
散棊 | 散棊 sàn/sǎn qí1.一般的棋子。与"枭棋"相对。因以喻辅佐之人。 |
散板 | 散板 sàn/sǎn bǎn1.方言。散伙。 |
散篆 | 散篆 sàn/sǎn zhuàn1.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 |
散略 | 散略 sàn/sǎn lüè1.疏略;不完备。 2.指不完备的事物。 |
散帙 | 散帙 sàn/sǎn zhì1.打开书帙。亦借指读书。 |
散嗽 | 散嗽 sàn/sǎn sòu1.见"散咳嗽"。 |
散关 | 散关 sàn/sǎn guān1.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散斋 | 散斋 sàn/sǎn zhāi1.见"散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