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骑常侍的拼音、解释、组词

散骑常侍的简介:

sàn/sǎn qí cháng shì
1.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至三国魏时,二者合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金元以后废置。简称为「常侍」。

散骑常侍》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属于皇帝身边的近臣。散骑常侍一职始设于东晋时期,在北魏、隋朝等也有设置,并在唐朝时成为门下省的重要官员之一。

解释

  1. 职能:主要负责规谏皇上的不当行为,以及负责起草诏令。
  2. 地位:属于皇帝身边的顾问和侍从官,具有一定的议政权。
  3. 职责:除了上述的谏诤外,还承担了文书起草、礼仪传达等事务性工作。

造句

  1.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散骑常侍一职常常由德高望重的文人担任,他们不仅负责规谏君主,也参与政事讨论。”
  2. “唐朝初期,李世民即位后设立散骑常侍一职,以增强皇权的监督作用,并且选拔了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士来担任此职。”
  3. “每当皇帝颁布重要诏书时,往往会有散骑常侍在一旁,辅助撰写并确保文字准确无误。”
  4. “由于其独特的地位与职责,散骑常侍在古代中国政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后来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这一职位一直被看作是极为尊贵的官职之一。”
  5. “《全唐诗》中有不少诗歌都提到了散骑常侍,这些诗句既描绘了他们日常的工作场景,也反映了他们作为皇帝身边文人顾问的身份。”

以上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散骑常侍”这一职位的特点和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地位。

分词解释

sàn,sǎ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3 排遣:~心。~闷(mèn)。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2 兼跨两边:~缝盖章。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jì):坐~。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轻~。铁~。车~。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千乘万~。

cháng

1 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4 姓。

shì

伺候,在旁边陪着:服~。~立。~者(侍奉左右的人)。~从。~读(给帝王讲学的人)。~坐。~役(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