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的组词
湖常见的组词有:湖滨,湖田,湖阴,湖剧,湖山,湖学,湖海之士,湖色,湖目,湖嵌,湖州滩簧,湖沼,湖北大鼓,湖勇,湖心,湖北省,湖滩,湖澥,湖泽,湖南省,湖州镜,湖南自修大学,湖南大学,湖绉,湖石,湖绿,湖光山色,湖唇,湖丝,湖枭
词语 | 解释 |
---|---|
湖滨 | 湖滨 hú bīn1.通常指已经开发并有建筑物的临湖土地。2.湖周围的地方。 |
湖田 | 湖田 hú tián在湖泊地区开辟的水田,四周修筑围埝。 |
湖阴 | 湖阴 hú yīn1.湖的南边。 |
湖剧 | 湖剧 hú jù1.戏曲剧种名。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市一带。因由当地滩簧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滩簧"。 |
湖山 | 湖山 hú shān1.湖水与山峦。 2.指山水或江山。 3.特指用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 |
湖学 | 湖学 hú xué1.宋胡瑗执教湖州,分经义与事务两科,其弟子多至数千人,时称"湖学"。 |
湖海之士 | 湖海之士 hú hǎi zhī shì旧时形容气慨豪放之人。 |
湖色 | 湖色 hú sè/shǎi淡绿色。 |
湖目 | 湖目 hú mù1.莲子的异名。 |
湖嵌 | 湖嵌 hú qiàn/kàn1.假山石。 |
湖州滩簧 | 湖州滩簧 hú zhōu tān huáng1.见"湖剧"。 |
湖沼 | 湖沼 hú zhǎo1.陆地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水面。 |
湖北大鼓 | 湖北大鼓 hú běi/bèi dà/dài/tài gǔ1.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
湖勇 | 湖勇 hú yǒng1.犹水兵。 |
湖心 | 湖心 hú xīn1.湖水的中间。 |
湖北省 | 湖北省 hú běi shěng别称“鄂”。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8.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727万(1995年),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武汉。西、北、东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江汉平原。长江由西向东流贯,北有汉水汇入。淡水湖数量全国第一。亚热带湿润区。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水电为主)和纺织。农产中稻米、棉花、油菜籽和芝麻产量居全国前列。重要商品粮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
湖滩 | 湖滩 hú tān1. 湖边浅滩,水深淹没,水浅露出。 |
湖澥 | 湖澥 hú xiè1.湖海。泛指四方各地。 |
湖泽 | 湖泽 hú zé/shì湖泊和沼泽。 |
湖南省 | 湖南省 hú nán shěng别称“湘”。在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人口6356万(1995年)。有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长沙。西、南、东三面为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北部有洞庭湖,纳湘、资、沅、澧四水汇注长江,湖周围为平原。亚热带湿润区。有色金属工业发达。锑产量世界第一,稻米产量为全国之首,全国重要商品粮产区。茶叶、苎麻和生猪产量都居全国前列。淡水渔业较发达,南方重要木材产地。 |
湖州镜 | 湖州镜 hú zhōu jìng1.南宋时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广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 |
湖南自修大学 | 湖南自修大学 hú nán/nā zì xiū dà/dài/tài xué毛泽东、何叔衡等于1921年8月在长沙创办的一所传播马列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学校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组织,培养革命干部等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后附设补习学校,创办校刊《新文化》月刊。1923年11月被军阀查封。 |
湖南大学 | 湖南大学 hú nán dà xué中国以有色工业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校址在长沙。创建于1926年。后校名数次变更,1959年恢复现名。设有矿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等以及矿物工程、有色金属冶炼、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数学力学、社会科学等系。 |
湖绉 | 湖绉 hú zhòu浙江湖州出产的有绉纹的丝织品。 |
湖石 | 湖石 hú shí/dàn1.产于太湖的石头,多孔穴,宜于堆砌假山。 |
湖绿 | 湖绿 hú lǜ/lù淡绿色。 |
湖光山色 | 湖光山色 hú guāng shān sè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
湖唇 | 湖唇 hú chún1.湖边。唇,同"唇"。 |
湖丝 | 湖丝 hú sī1.浙江省湖州市出产的蚕丝。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 |
湖枭 | 湖枭 hú xiāo1.湖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