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组词
川常见的组词有:川塞,川奠,川归,川岳,川梁,川菜,川府,川阜,川薮,川地,川色,川壑,川红,川渎,川界,川楚白莲教起义,川壅必溃,川货,川鳞,川湄,川藏公路,川禽,川贝,川灵,川流,川路,川盐,川费,川江,川岛(1901.6.1~1981.5.12)
词语 | 解释 |
---|---|
川塞 | 川塞 chuān sāi/sài/sè1.河防要塞。 |
川奠 | 川奠 chuān diàn1.水产品用于祭享者。 |
川归 | 川归 chuān guī1.谓如百川归海般地汇集一处。 |
川岳 | 川岳 chuān yuè1.山川。 |
川梁 | 川梁 chuān liáng1.桥梁。 |
川菜 | 川菜 chuān cài1. 以麻辣为主的四川特色菜肴,为中国名菜派之一。如:川菜名厨。 |
川府 | 川府 chuān fǔ1.指万物蕴积之所。 |
川阜 | 川阜 chuān fù1.犹山川。 |
川薮 | 川薮 chuān sǒu1.川泽。 |
川地 | 川地 chuān dì/de1.平旷的地带。 |
川色 | 川色 chuān sè/shǎi1.川光。 |
川壑 | 川壑 chuān hè1.河谷。 |
川红 | 川红 chuān hóng/gōng1.海棠的别名。 |
川渎 | 川渎 chuān dú/dòu1.泛指河流。 |
川界 | 川界 chuān jiè1.水际;水域。 |
川楚白莲教起义 | 川楚白莲教起义 chuān chǔ bái lián jiào/jiāo qǐ yì清代四川、湖北农民起义。乾隆末年,土地高度集中,无地农民流入川、鄂两省边界地区,在白莲教的组织下,于1796年先后发动起义。次年会师于四川,众达数十万人,多次击败清军,坚持斗争达九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川壅必溃 | 川壅必溃 chuān yōng bì kuì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
川货 | 川货 chuān huò1.指四川土产。 |
川鳞 | 川鳞 chuān lín1.指河鱼。 |
川湄 | 川湄 chuān méi1.河边。 |
川藏公路 | 川藏公路 chuān zàng gōng lù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等地。长2410千米,为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曾名康藏公路。1954年通车。沿途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冰雪期长,筑路工程艰巨。是西藏同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之一。 |
川禽 | 川禽 chuān qín1.指水生动物。 |
川贝 | 川贝 chuān bèi1. 中药川贝母的简称。 |
川灵 | 川灵 chuān líng1.指河神。 |
川流 | 川流 chuān liú1.河水流动。 2.喻层见叠出,盛行不衰。 3.河流。 |
川路 | 川路 chuān lù1.水路。 |
川盐 | 川盐 chuān yán1.四川产的井盐。 |
川费 | 川费 chuān fèi1.川资。 |
川江 | 川江 chuān jiāng长江干流自四川宜宾经重庆市至湖北宜昌段的习称。长1033千米。其中奉节至宜昌间河流切穿巫山,多峡谷险滩,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故又称峡江。 |
川岛(1901.6.1~1981.5.12) | 川岛(1901.6.1~1981.5.12) chuān dǎo(1901.6.1~1981.5.12)原名章廷谦、字矛尘。生于浙江上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2年毕业,留校任职。常为北京《晨报》副刊写稿。1922年8月17日发表第一篇杂感《撒但的行径》。1924年与孙伏园、鲁迅等共同创办《语丝》周刊,参与出版发行事务、并成为主要的撰稿人。1926年鲁迅被迫离京前往厦门大学任教。鲁迅离厦门后不久,他转往浙江大学和抗州高级中学任教。1932年北上,在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先后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