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的组词
戴常见的组词有:戴胜,戴仰,戴干,戴头,戴鹖,戴德,戴帻,戴头识脸,戴眉含齿,戴望舒(1905.3.5~1950.2.28),戴清履浊,戴炭篓子,戴眼,戴天,戴厚英,戴盆望天,戴筐,戴帽子,戴角,戴爱莲(1916- ),戴鳻,戴鸡佩豚,戴见,戴竿,戴角披毛,戴肩,戴鳌,戴绖,戴山鳌,戴罪图功
词语 | 解释 |
---|---|
戴胜 | 戴胜 dài shèng1.戴玉琢之华胜。为古神话人物西王母的服饰。 2.借指西王母。 3.亦作"戴鵀"﹑"戴任"﹑"戴纴"。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 |
戴仰 | 戴仰 dài yǎng/áng1.拥戴仰望。 |
戴干 | 戴干 dài gān/gàn1.一种奇异的相貌。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 |
戴头 | 戴头 dài tóu/tou1.戴物于头。 2.犹言捧着脑袋。谓不畏强暴,不怕杀头。 |
戴鹖 | 戴鹖 dài hé1.谓戴鹖冠。鹖好斗,古时武士皆鹖冠,以示勇猛。 |
戴德 | 戴德 dài dé1.感戴恩德。 |
戴帻 | 戴帻 dài zé1.喻卑贱。帻,古时民间所戴的包头巾。 |
戴头识脸 | 戴头识脸 dài tóu shí liǎn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
戴眉含齿 | 戴眉含齿 dài méi hán chǐ长着眉毛和牙齿。指人。 |
戴望舒(1905.3.5~1950.2.28) | 戴望舒(1905.3.5~1950.2.28) dài wàng shū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 |
戴清履浊 | 戴清履浊 dài qīng lǚ zhuó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
戴炭篓子 | 戴炭篓子 dài tàn lǒu zǐ1.犹言戴高帽子。谓受人吹捧。炭篓子细而高,形似高帽子,故云。 |
戴眼 | 戴眼 dài yǎn1.瞪眼仰视。中医学上的症候名。 |
戴天 | 戴天 dài tiān1.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 2.谓蒙受天恩。 |
戴厚英 | 戴厚英 dài hòu yīng生于1938年3月,安徽颖上县人。1956年,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革中曾与著名诗人闻捷相恋,并因此受到迫害,后者愤而自杀。文革后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任教,并在此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诗人之死》(1982年出版)、第二部小说:《人啊,人!》(1980年年底出版)。 戴厚英曾经是一位文坛上有争议的人物,对她的大规模批判有两次:第一次开始于《人啊,人!》出书之后的1981年,第二次是在“清污”运动的1983年。但在不同于文革的新环境中,批判反而使作家的创作更加受人关注。她的《 |
戴盆望天 | 戴盆望天 dài pén wàng tiān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戴筐 | 戴筐 dài kuāng1.星座名。即文昌宫。因其在斗魁之上,形似筐,故称。 |
戴帽子 | 戴帽子 dài mào zǐ1.见"戴帽"。 |
戴角 | 戴角 dài jiǎo/jué1.头顶上生角。 |
戴爱莲(1916- ) | 戴爱莲(1916- ) dài ài lián (1916- )舞蹈艺术家、教育家。原籍广东新会,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女。早年在伦敦学习舞蹈。1941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创办育才学校舞蹈组。1947年创办上海乐舞学校。建国后曾任中央歌舞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协副主席。舞蹈作品有《思乡曲》、《老背少》、《青春舞曲》、《苗家月》、《荷花舞》、《飞天》等。 |
戴鳻 | 戴鳻 dài bān/fén1.鸟名。即戴胜。参见"戴胜"。 |
戴鸡佩豚 | 戴鸡佩豚 dài jī pèi tún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戴见 | 戴见 dài jiàn/xiàn1.方言。喜爱;看得起。 |
戴竿 | 戴竿 dài gān1.杂技之一种。 |
戴角披毛 | 戴角披毛 dài jiǎo pī máo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
戴肩 | 戴肩 dài jiān1.竖肩,耸肩。 |
戴鳌 | 戴鳌 dài áo1.见"戴山鳌"。 |
戴绖 | 戴绖 dài dié1.戴孝。绖,丧服麻带。 |
戴山鳌 | 戴山鳌 dài shān áo1.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龙伯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鳌,亦作"鳌"。 |
戴罪图功 | 戴罪图功 dài zuì tú gōng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