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凭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戴凭经的简介:

dài píng jīng
1.东汉光武帝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京房学《易》的戴凭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 AI解释

经过查询,“戴凭经”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者拼写错误。是否是指“带凭证”、“带凭据”或“带有凭证的某种经文书籍”等情况?或者是某个特定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术语?

如果“戴凭经”指的是某一种特殊的文献、书卷或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文件的话,那么它的解释需要依据其具体背景和语境来确定。在没有更多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或用法。

但如果我们假设你可能是指与佛教典籍中的经文有关的内容,那么“戴凭经”可能是某种特殊类型的佛经或说法书,但这仍然不是常见的术语,需要进一步确认具体的来源和含义。

以下是根据上述猜测而制作的一些造句(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词语的推测性理解):

  1. 他翻阅着《戴凭经》,寻找其中关于修行之道的启示。
  2. 在佛教寺庙里,《戴凭经》被虔诚地收藏在特制的柜子里,供信徒们瞻仰。
  3. 李教授用一生的时间研究《戴凭经》,最终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学者。
  4. 为了准备这次重要会议,他特意带上一份《戴凭经》作为参考资料。
  5. 在庄严的诵读仪式上,僧侣们齐声念诵着《戴凭经》中的文字。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确认具体的含义,“戴凭经”的解释将更加准确。

分词解释

dài

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2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3 姓。

píng

1 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2 依靠,仗恃:~借。~靠。~信。3 根据:~票入场。4 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5 由着,听任:任~。听~。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