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1723-1777)的拼音、解释、组词
戴震(1723-1777)的简介:
dài zhèn (1723-1777)
清代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对经学、音韵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又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对程朱理学,以抗议封建统治者借口“理义”、“名教”残酷杀人。著作有《孟子字义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清代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对经学、音韵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又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对程朱理学,以抗议封建统治者借口“理义”、“名教”残酷杀人。著作有《孟子字义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 AI解释
戴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字东原,被誉为清儒之巨擘。他出生于安徽休宁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学术上以考据学(即通过研究古文献来考证历史和文化)的成就著称,同时也因其在哲学思想上的贡献而闻名。
详细解释
- 生平:戴震生于1723年,逝世于1777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从康雍乾盛世到乾隆中后期的政治变迁。
- 学术成就:
- 在语言学方面,戴震提出了“理一分殊”的观点,认为字义的理解和解释应该基于其实际使用情况,而非仅限于某个固定的意思。
- 对经史考证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在《礼记》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 在哲学上,他主张“性善论”,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是善良的,反对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等观念。
- 历史地位:戴震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后来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考据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被后世学者尊为汉学家之一。
造句
- 戴震在《礼记》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 受戴震影响,许多学者开始更加重视对古籍文献的真实考证。
- 戴震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清代考据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像戴震这样的杰出学者的贡献。
- 通过研究戴震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汉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