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的组词
韩常见的组词有:韩王殿,韩潮苏海,韩终,韩寿偷香,韩娥,韩山石,韩昌黎,韩彭,韩朋木,韩非,韩徐,韩信登坛,韩卢逐块,韩獹逐块,韩湘子,韩海苏潮,韩熙载夜宴图,韩诗,韩哀,韩康,韩朋,韩才,韩杯,韩康卖药,韩杜,韩江,韩棱之剑,韩愈(768-824),韩檠,韩凭
词语 | 解释 |
---|---|
韩王殿 | 韩王殿 hán wáng diàn1.泛指祅庙。 |
韩潮苏海 | 韩潮苏海 hán cháo sū hǎi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韩终 | 韩终 hán zhōng1.秦始皇时方士。 |
韩寿偷香 | 韩寿偷香 hán shòu tōu xiāng比喻男女暗中通情。 |
韩娥 | 韩娥 hán é1.相传为古代韩国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张湛注﹕"﹝韩娥﹞韩国善歌者也。"后因以"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
韩山石 | 韩山石 hán shān shí/dàn1.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见《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韩山石"借指碑石。 |
韩昌黎 | 韩昌黎 hán chāng lí即“韩愈”。 |
韩彭 | 韩彭 hán péng/bāng1.汉代名将淮阴侯韩信与建成侯彭越的并称。 |
韩朋木 | 韩朋木 hán péng mù1.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为韩朋(即韩凭)夫妇冢上所生。相传韩朋夫妻死后,衣化为蝶,墓生双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称其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
韩非 | 韩非 hán fēi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 |
韩徐 | 韩徐 hán xú1.南唐韩熙载和徐铉的并称。 2.明韩雍和徐阶的并称。 |
韩信登坛 | 韩信登坛 hán xìn dēng tán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
韩卢逐块 | 韩卢逐块 hán lú zhú kuài比喻白费精力。 |
韩獹逐块 | 韩獹逐块 hán lú zhú kuài1.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块。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 |
韩湘子 | 韩湘子 hán xiāng z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韩愈族侄,某年初冬时曾在几天内令牡丹花开数种颜色,每朵花上都有诗一联,韩愈大为惊异。又以法术点化韩愈,韩愈谪官潮阳,他冒雪前来相送,并告以花上之诗。告别时又告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
韩海苏潮 | 韩海苏潮 hán hǎi sū cháo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韩熙载夜宴图 | 韩熙载夜宴图 hán xī zài yè yàn tú中国画。五代顾闳中作。绢本长卷。设色。描绘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画面可分为五部分,以屏幛等物分隔空间,表现听乐、观舞等场面。构图巧妙,用笔精细,设色工丽。 |
韩诗 | 韩诗 hán shī1.《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 |
韩哀 | 韩哀 hán āi1.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 |
韩康 | 韩康 hán kāng1.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
韩朋 | 韩朋 hán péng1.见"韩凭"。 |
韩才 | 韩才 hán cái1.谓西汉韩信的材质。才,通"材"。 |
韩杯 | 韩杯 hán bēi1.按照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中描述的形制做成的一种酒杯。 |
韩康卖药 | 韩康卖药 hán kāng mài yào隐士逃名避世。指卖药。 |
韩杜 | 韩杜 hán dù1.唐代古文家韩愈和诗人杜甫的并称。 |
韩江 | 韩江 hán jiāng广东第二大河。由源出福建武夷山的汀江和源出广东白山岽的梅江汇合而成,流经广东东部,注入南海。长约410千米。潮州以下形成三角洲,为潮汕平原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广东东部重要内河航道。 |
韩棱之剑 | 韩棱之剑 hán léng/lēng/líng zhī jiàn1.《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李贤注引《晋太康记》:"汝南西平县有龙泉水,可淬刀剑,特坚利。"后因以"韩棱之剑"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 |
韩愈(768-824) | 韩愈(768-824) hán yù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鼓歌》、《调张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名篇。有《昌黎先生集》。 |
韩檠 | 韩檠 hán qíng1.唐韩愈有《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后遂以"韩檠"借指儒生寒夜点灯苦读。 |
韩凭 | 韩凭 hán píng1.亦作"韩冯"。亦作"韩朋"。 2.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