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登坛的拼音、解释、组词

韩信登坛的简介:

hán xìn dēng tán
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王刘邦择日斋戒,设立坛场,以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任用将才。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韩信登坛》这一成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可能您指的是“韩信将兵”或“胯下之辱”等与韩信相关的典故。不过,“韩信登坛”似乎可以理解为韩信在战场上指挥军队的场景。为了便于理解和使用,我假设这里描述的是韩信作为将领,在战场上布阵、鼓舞士气的情景。

解释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汉朝建立初期起了关键作用。据传,当韩信成为将军时,他常常在高坛上指挥作战或讲解兵法,以此激励士兵们英勇战斗,这一场景被称为“韩信登坛”。

这个情景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发挥领导力,通过演讲或者实际行动鼓舞团队士气、制定战术的过程。

造句

  1. 在这次紧急的抗洪救灾中,作为指挥长的张主任登坛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人员的斗志。
  2. 李经理在公司年会上登坛致辞,详细分享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3. 比赛即将开始,教练台上,队长亲自登坛,带领队员们高声喊出了团队口号。
  4.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领导们在会议室中登坛演讲,为员工们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与动力。
  5. 在这次创业大赛前夜,创始人站在讲台上登坛发表演说,详细阐述了他的商业理念和项目规划。

分词解释

há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3 姓。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

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

tán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