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韩非的简介:
hán fēi
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
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在汉语中,“韩非”通常不是一个需要进行词义解释的概念,而是指一个人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韩非(韩非子): - 生平简介: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贵族子弟,早年曾游历齐国,与李斯有过交往。 - 思想贡献:他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之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他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术”是君主控制和驾驭臣下的策略,“势”指的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些思想后来被秦始皇采纳,并在统一中国后进行了广泛的实践。 - 代表著作:《韩非子》一书包含了他大量的政治、哲学观点,包括《五蠹》、《八经》等篇章。
造句
- “韩非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 “正如韩非所说,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学习韩非的主张,做到依法治国、德法兼施。”
- “为了防止官员腐败,韩非提出的‘术’思想值得深思。”
- “通过研究《韩非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引用了韩非的观点和思想,体现了他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