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的拼音、解释、组词

虎踞龙盘的简介:

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龙蟠虎踞」。见「龙蟠虎踞」条。

2. 此处所列为「龙蟠虎踞」之典源,提供参考。 #《西京杂记.卷六》1>鲁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为赋曰:「丽木离披2>,生彼高崖,……巧匠不识,王子见知,乃命班尔,载斧伐斯。隐3>若天崩,豁4>如地裂,华叶分披,条枝摧折。既剥既刊5>,见其文章6>,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7>集凤翔。青緺紫绶,环璧珪璋;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薄雾浓雰,麚宗骥旅,鸡族雉群,蠋绣鸯锦,莲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 (2) 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3) 隐:通「殷」,状声词。指打雷的声音。 (4) 豁:状声词。指发出像地裂一般的声音。 (5) 刊:削去、砍除。 (6) 文章:斑斓美丽的花纹。 (7) 鸾:音ㄌㄨㄢˊ,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似凤凰。〔参考资料〕 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3. 此处所列为「龙蟠虎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龙蟠虎踞」典源作「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形容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著。汉朝时的鲁恭王得到一块文木,中山王刘胜替这块文木写了一篇〈文木赋〉,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又根据晋朝张勃《吴录》的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曾经派遣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诸葛亮到了南京后,看到那里的地势,东边有座像巨龙盘曲的钟山,西边是像猛虎蹲坐的石头城,地势雄伟险要。他称赞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后世常用「龙蟠虎踞」这句成语来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势周旋,形曲折,虎踞龙盘仙子宫。」

虎踞龙盘》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地理布局中的描述,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伟的城市或地区。这个成语中,“虎踞”意指像老虎一样蹲坐或驻立;“龙盘”则比喻盘绕如龙般蜿蜒。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既坚固又充满气势的地方。

详细解释:

  • 出处: 此成语源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记载:“江山险固,虎踞龙蟠。”
  • 含义: 形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形险要,通常用来描述城市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
  • 使用场景: 一般用于描绘历史悠久且地势特别险峻的城市,或是指一个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

五个造句:

  1. 这座古城自古以来就被称作“虎踞龙盘”,其雄伟的地貌和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2. 南京城山环水绕、地势险峻,确实是一个绝佳的“虎踞龙盘”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多次成为政权的中心。
  3.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提到,要想守住蜀国,就必须选择一个像“虎踞龙盘”的地方来驻扎军队。
  4. 今天的城市规划者们也借鉴了古人对于“虎踞龙盘”理论的理解,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注重地势的选择和利用。
  5. 博物馆内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就是古代帝王如何借助“虎踞龙盘”的地理优势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分词解释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pán

1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菜~。托~。2 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棋~。算~。磨~。3 回旋,回绕,屈曲:~旋。~桓。~剥(辗转剥削)。~曲。~亘。~郁(曲折幽深)。~根错节。4 垒,砌:~灶。~炕。5 仔细查究:~问。~驳。~察。~查。~货。~算(细心打算)。6 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收~。7 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8 搬运:~运。9 量词:一~磨。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