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的拼音、解释、组词
虎符的简介:
hǔ fú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 AI解释
《虎符》,在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特指古代帝王授予地方官或军队将领的一种信物,用以验证调兵遣将等重要军事权力。这种信物通常是由半分制成,其中一方由皇帝保管,另一方由将军或地方官员持有,双方合二为一才能行使指挥权。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虎符》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秦朝,这种制度被进一步完善。在古代,通过使用带有图纹或字样的金属令牌(如虎形),可以验证持有者的身份及其有权调遣军队。
- 作用与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权力象征,还是确保军事行动指挥顺畅的重要工具,防止了因信任不足而造成的权力滥用或失窃带来的风险。在紧急情况下,特别是战争时期,它可以迅速调动兵力,保证军令畅通无阻。
造句
- 汉代时,将军张飞手持虎符,成功地率军征讨叛乱。
- 虎符作为古代军事指挥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 在那个年代,虎符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忠诚与荣誉的化身。
- 由于丢失了虎符,这支部队在战场上失去了指挥权。
- 老师讲述的故事里提到,只有当将相合璧时,才能开启城门,这里的“合璧”就类似于虎符所起的作用。
分词解释
虎
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符
fú
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3 相合:~合。言行相~。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