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è 部首 笔画12 字形半包围 五行 五笔:JQWP

遏的基本解释:

1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

2 古同“害”:“无~尔躬”。

遏的笔顺/笔顺名

丨,𠃍,一,一,ノ,㇆,ノ,丶,∟,丶,㇋,㇏

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点,横折折撇,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阻止、抑制。如:「遏制」、「遏止」、「阻遏」、「怒不可遏」、「势不可遏」。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阻止、抑制。【例】遏制、怒不可遏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阻止、禁绝。《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元史.卷一七四.夹谷之奇传》:「岁大旱,有司议平谷价,以遏腾涌之患。」

2. 及。《尔雅.释言》:「遏、遾,逮也。」晋.郭璞.注:「东齐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

3. 伤害。《诗经.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4. 姓。如清代有遏必隆。

详细解释

遏[è]

〈动〉

【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造字法】:形声。从辵( chuò),曷声。

1 阻止 ([En.] stop)

【引】

1 《尔雅·释诂》:遏,止也。

2 《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

3 《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

4 《诗·周颂·武》:胜殷遏 刘。

5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

6 《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7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锄其直,遏其生气。

8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例】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2 断绝 ([En.] cut off)

【引】

1 《书·舜典》:四海遏密八音。

【例】

又如:遏佚(断绝;丧失);遏绝(诛灭;灭绝)

3 阻击;抵御 ([En.] block;check)。

【例】

如:遏截(邀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遏御(阻挡防御)

4 伤害 ([En.] harm)

【引】

1 《诗·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5 遮拦;遮蔽 ([En.] shelter)

【引】

1 《吕氏春秋·安死》:扑击遏夺。

2 孟郊《投所知》:片善亦不遏。

【例】

又如:遏阳(遮阳);遏逸(掩盖和丢弃);遏隐(遮掩;掩盖)

遏[è]

〈名〉

堰 (【英】:weir)

【引】

1 《水经注·鲍丘水》: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微止也。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微止也。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烏割切

注解

『从辵,曷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辵】为形旁,【曷】为声旁。

【遏】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曷聲』,即形声字中【曷】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烏割』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遏】字本义为抑制;阻止,阻拦。

【遏】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辶、曷声。

【遏】字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辶 曷”。

【遏】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二, 辵部, 现代部首为辶, 笔画为12画。

【遏】字异体字:。

《说文解字》注解

(遏)微止也。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蝎見虫部。蜀也。亦名蝤蠐。

遏字组词

恶扬善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