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dì,de 部首 笔画6 字形左右 五行 五笔:FBN

地的基本解释: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 底子:质~。

地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丨,乚

横,竖,提,横折钩,竖,竖弯钩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泛称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尽其利」。

2. 场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据地」、「发祥地」。

3. 区域。如:「本地」、「外地」、「台湾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设身处地」、「不留余地」、「易地而处」。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领域。如:「见地」、「心地」。

6. 本质、底子。如:「质地」。

7. 语助词。置于副词之后。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写」。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助词。置于副词之后。同「的」。【例】慢慢地吃、好好地玩

2.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处所。与「天」相对。【例】大地、天地

3. 指地球。【例】地心

4. 田地、土地。【例】耕地、荒地、地尽其利

5. 场所。【例】发源地、目的地、根据地

6. 区域。【例】本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7. 地位、立场。【例】易地而处、设身处地

8. 本性、心思、意志的领域。【例】见地、心地

9. 本质、底子。【例】质地

10. 助词。用于副词语尾。【例】忽地、蓦地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0.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11.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12.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

详细解释

墬 dì

〈名〉

【本义】:大地

【造字法】:形声。从土,也声。

1 同本义,与“天”相对 ([En.] the earth)

【引】

1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2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3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2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3 地面;陆地 ([En.] ground;land)

【引】

1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 唐·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例】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4 土地;田地 ([En.] land;fields)

【引】

1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

【例】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5 领土,属地;地区 ([En.] territory)。

【引】

1 《战国策·魏策》: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例】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6 地方;场所 ([En.] place;locality)

【引】

1 唐· 崔颢《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

2 《资治通鉴》:英雄无用武之地。

【例】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7 地位 ([En.] position)。

【例】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8 心意活动的领域 ([En.] a person's mind)。

【例】

如:心地;见地;识地

9 路程;面积 ([En.] distance;area)

【引】

1 《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

【例】

又如:十里地

10 居住地 ([En.] dwelling place)。

【例】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1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En.] background)。

【例】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2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En.] district)。

【例】

如:省地县三级

13 地主的简称 ([En.] landlord)。

【例】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14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En.] roon for action)

【引】

1 《庄子·养生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 另见 de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𠛱也。从土也聲。𡓬:籒文地从䧘。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也。从土也聲。墬,籒文地从䧘。徒内切〖注〗埊、、嶳、埅,亦古文地。

注解

『从土,也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土】为形旁,【也】为声旁。

【地】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也聲』,即形声字中【也】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徒内』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籒文”,指秦统一六国前所用的文字,亦称之为大篆。据传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地】字本义为大地。

【地】字造字法为形声。

【地】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土 也”。

【地】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三, 土部, 现代部首为土, 笔画为6画。

【地】字异体字:坔 埅 埊 墬 嶳 。

《说文解字》注解

(地)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元者、始也。陰陽大論曰。黃帝問於岐伯曰。地之爲下否乎。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黃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按地之重濁而包舉乎輕淸之氣中。是以不墜。萬物所敶列也。敶各本作陳。今正。攴部曰。敶者、列也。凡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者。如萬蟲、終古叚借爲千萬。雖唐人必用万字。不可從也。若本有其字。如叚陳國爲敶列。在他書可。而許書不可。地與敶以雙聲爲訓。从土。地以土生物。故从土。也聲。坤道成女。玄牝之門。爲天地根。故其字从也。或云从土乙力。其可笑有如此者。徒四切。古音在十七部。漢書或叚爲第但也之第。

(墬)籒文地。从土。彖聲。從小徐本。惟彖字小徐作彖。非其聲也。今正、作彖。从、言其高者也。从土、言其平者也。彖見?部。蠡㥟墬皆以爲聲。在古音十六部。地字古音本閒於十六十七㒳部也。若大徐作从䧘。部䧘音徒玩切。其繆愈難糾矣。漢人多用墬字者。傳寫皆誤少一畫。

地字组词

图册 拍鼠 道道 质年代 土蛇 磁极 球物理学 覆天翻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