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政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遏制政策的简介:
è zhì zhèng cè
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敌对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由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6-1947年间提出,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敌对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由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6-1947年间提出,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 AI解释
《遏制政策》,从词源来看,通常指在国际关系、军事战略或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策略或方针。这一概念起源于冷战时期,原意指的是通过一系列行动和措施来阻止敌对势力扩张、渗透或侵略,从而维护本国的安全与利益,是一种消极防御性的外交或安全政策。
在现代社会中,“遏制政策”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应用于经济制裁、舆论控制等多个领域。它旨在通过各种方式限制甚至阻止某种不利行为的发生,以达成特定的政治或经济目标。
以下是使用“遏制政策”的五个造句:
-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政府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网络监管措施和数据保护政策作为遏制策略。
-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了严格审查,这被视为一种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崛起的战略举措。
-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能源供应多元化与增强国内生产能力的措施来抵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 为了减少毒品走私对社会的危害,警方加强了边境检查力度,并加大了对相关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
-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并推动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合作机制。
分词解释
遏
è
1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2 古同“害”:“无~尔躬”。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政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策
cè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