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的拼音、解释、组词
脯的基本解释:
1 肉干:鹿~。兔~。
2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
脯的笔顺/笔顺名
丿,㇆,一,一,一,丨,㇆,一,一,丨,丶
竖撇,横折钩,横,横,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
1 丿
竖撇
-
2 ㇆
横折钩
-
3 一
横
-
4 一
横
-
5 一
横
-
6 丨
竖
-
7 ㇆
横折钩
-
8 一
横
-
9 一
横
-
10 丨
竖
-
11 丶
点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干肉。如:「肉脯」、「鹿脯」。
2. 水果干。如:「桃脯」、「杏脯」。
3. 胸部。如:「胸脯」、「鸡脯」。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胸部。【例】胸脯、鸡脯
2. 干肉。【例】肉脯
3. 经过糖渍再晾干的果肉。【例】桃脯、杏脯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干肉。如:「鹿脯」、「肉脯」。《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
2. 经过糖渍再晾干的果肉。如:「桃脯」、「杏脯」、「瓜脯」。《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3. 刑杀人后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干。《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4. 胸部。如:「胸脯」、「鸡脯」。
详细解释
脯[fǔ]
〈名〉
【本义】:干肉
【造字法】:形声。从肉,甫声。
1 同本义 ([En.] dried meat)
【引】
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2 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周礼·天官》注
【例】
又如:肉脯;牛脯;脯饩(干肉和生肉);脯糗(干肉和干粮);脯腊(干肉);脯枣(干肉和枣类果品)
2 干燥脱水的瓜果 ([En.] preserved fruit)。
【例】
如:桃脯;杏脯
3 熟肉 ([En.] meat)。
【例】
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酱(肉酱)
脯[fǔ]
〈动〉
1 制干肉 ([En.] make dried-meat)
【引】
1 《抱朴子》:辜谏者,脯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胫。
【例】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
脯[fǔ]
〈形〉
1 枯干的 ([En.] dried up)。
【例】
如:脯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2 另见 pú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乾肉也。从肉甫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乾肉也。从肉甫聲。方武切
注解
『从肉,甫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肉】为形旁,【甫】为声旁。
【脯】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甫聲』,即形声字中【甫】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方武』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脯】字本义为干肉。
【脯】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月、甫声。
【脯】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月 甫”。
【脯】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四, 肉部, 现代部首为月, 笔画为11画。
《说文解字》注解
(脯)乾肉也。周禮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注云。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段脩。腊、小物全乾也。許於脯、於日部之㫺統言之曰乾肉。鄭則以大物小物析言之。从肉。甫聲。方武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