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醢的拼音、解释、组词
脯醢的简介:
fǔ/pú hǎi
1.佐酒的菜肴。 2.古代酷刑。处斩之后剁肉成泥。
1.佐酒的菜肴。 2.古代酷刑。处斩之后剁肉成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干肉和肉酱。为佐酒的菜肴。《周礼.天官冢宰.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唐.贾公彦.疏:「脯醢者,是饮酒肴羞,非是食馔。」
2. 古代把人剁成肉酱或晒成肉干的酷刑。《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
《脯醢》中的“脯”和“醢”,是古代饮食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词汇。它们分别指的是两种不同的肉食处理方式。
-
脯:是指经过腌制或风干处理过的肉类,通常是去除了大部分水分的肉块或者肉片。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保存肉质,并且使其更易于保存和长途运输。脯常被用来描述干肉、腊肉等。
-
醢:是将动物的肌肉或其他部位切碎后加入调料进行腌制或煮制,通常会与一些辛香料一同使用,使之变得更为可口,同时也有防腐的作用。醢可以看作是一种肉类的腌制品或者是类似酱的一种。
综合来说,《脯醢》指的是经过特定加工处理后的肉类食物,在古代可能用于祭祀、宴请等重要场合。
造句示例:
- 古代贵族在招待宾客时,会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其中就包括精心制作的脯醢。
- 这个古老的配方里面包含了腌制得恰到好处的脯以及细腻入味的醢。
- 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脯醢的具体描述和记载,这反映了古人对食品加工工艺的重视。
- 今天,在一些传统饮食文化活动中,人们依旧会尝试制作脯醢,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意。
-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保存方法,但脯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仍然被传承下来,让人们得以一窥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
分词解释
脯
fǔ
1 肉干:鹿~。兔~。2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