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pú 部首 笔画13 字形上下 五行 五笔:AIGY

蒲的基本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

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

蒲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丨,丶,丶,㇀,一,丨,㇆,一,一,丨,丶

横,竖,竖,点,点,提,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即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编席、扇子。如:「蒲扇」、「蒲团」。

2.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由根部丛生。顶开黄花,花冠有白色冠毛,会随风飞散。嫩叶可食,根可入药。

3. 蒲柳:水杨。在群树中最早凋落,故用来比喻女子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女子。如:「蒲柳之姿」。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姓。

2. →菖蒲、蒲公英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植物名:(1)香蒲科香蒲属,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2)天南星科菖蒲属,「白菖」或「菖蒲」、「蒲子」之古称。参见「白菖」条。(3)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条。

2. 地名:(1)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长垣县境。(2)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

3.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详细解释

蒲[pú]

〈名〉

【本义】:植物名。香蒲

【造字法】:形声。从水丱,浦声。

1 同本义 ([En.] cattail)

【引】

1 《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

2 《诗·陈风·泽陂》:有蒲与荷。

3 《周礼·泽虞》:共其苇蒲之事。 注:“以为席。”

4 《周礼·大宗伯》:男执蒲璧。 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例】

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

2 菖蒲 ([En.] calamus)。

【例】

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

3 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 ([En.] big catkin willow)

【引】

1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

【例】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

4 用草盖的圆顶屋 ([En.] covering of thatched cottage)。

【例】

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5 樗蒲 ([En.] dice)。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

【例】

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

6 同今“葡萄” ([En.] grape)。

【例】

如:蒲萄;蒲陶;蒲桃

7 古邑名 ([En.] Pu prefecture)

8 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9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10 姓。

【例】

如:汉有蒲昌、蒲遵

蒲[pú]

〈动〉

1 伏地而行 ([En.] crawl)

【引】

1 《左传·昭公十三年》: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例】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水艸也。可以作席。从艸浦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水艸也。可以作席。从艸浦聲。薄胡切

注解

『从艸,浦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艸】为形旁,【浦】为声旁。

【蒲】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浦聲』,即形声字中【浦】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薄胡』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蒲】字本义为植物名。香蒲。

【蒲】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艹、浦声。

【蒲】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艹 浦”。

【蒲】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一, 艸部, 现代部首为艹, 笔画为13画。

《说文解字》注解

(蒲)水艸也。或㠯作席。周禮。祭祀席有蒲筵。从艸。浦聲。此當云從艸水、甫聲。薄胡切。五部。

蒲字组词

龙艾虎 公英 式耳 线 元识水 桃髻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