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霜降的成语

霜降
shuāng jiàng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二十四节气
èr shí sì jié qì
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白鴈
bái yàn
1.亦作"白雁"。 2.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古时多用作贽礼。
戒寒
jiè hán
1.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
九钟
jiǔ zhōng
1.传说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斗鹌鹑
dǒu/dòu ān chún
1.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玄宗时西凉人进献鹌鹑,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养以为戏。后即流行民间。
三汛
sān xùn
1.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清朱扆《河防志》卷五。
履霜
lǚ shuāng
踏在霜上预知寒冬的到来。比喻目前的迹象提醒对未来要有戒备:戒履霜之渐,以免祸患。
霜螯
shuāng áo
1.蟹到霜降季节才肥美﹐故称。螯﹐蟹螯。
霜栗
shuāng lì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称。 2.指栗树。
霜钟
shuāng zhōng
1.指钟或钟声。语本《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肃霜
sù shuāng
1.谓霜降而万物收缩。《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毛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孔颖达疏:"又九月之时,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朱熹集传:"肃霜,气肃而霜降也。"宋沈遘《谢冬服表》:"感肃霜之节,嘉献裘之勤。"一说,肃霜犹肃爽,指天高气爽。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 2.见"肃爽"。
晩米
wǎn mǐ
1.霜降节后成熟的稻米。
营窟
yíng kū
1.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一说是相连的洞穴。 2.营造洞穴。 3.比喻经营藏身避患之地。 4.营地。
擘蓝
bò lán
俗称“苤蓝”,又称“球茎甘蓝”。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叶柄细长,叶长卵圆形,有波状缺刻或裂片。茎膨大成扁球形,肉质。中国北方栽培较多。球茎可鲜食或腌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
鸿飞霜降
hóng fēi shuāng jiàng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丰上钟
fēng shàng/shǎng zhōng
1.《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后以"丰山钟"谓事物的自然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