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汛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汛的简介:

sān xùn
1.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清朱扆《河防志》卷五。

  • AI解释

《三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者常用词汇,因此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释义。根据字面理解,“三汛”可以拆解为“三个汛期”,通常用来指河流一年中的三次涨水季节,具体指的是春汛、伏汛和秋汛。这三个时期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河流流量增加,可能导致洪水情况。

基于这一解释,我将尝试为你提供5个使用“三汛”的造句:

  1. 今年的春季来得格外早,使得第一汛期提前到来。
  2. 农民们需要在春汛来临之前做好防洪措施,确保农作物安全度过雨季。
  3. 由于连日大雨导致秋季第三汛的到来比往年更猛烈,河堤出现了险情。
  4. 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密切监测着各条河流的水位变化,尤其关注即将到来的三汛期。
  5. 在伏汛期间,相关部门会加强巡检工作,确保沿岸居民的安全不受洪水威胁。

请注意,这里的造句是基于对“三汛”一词的理解而构建的,并非出自于正式文献或古代典籍。如果需要更准确的解释或使用场景,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者具体上下文。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xùn

1 江河定期的涨水:~期。~情。防~。桃花~(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2 洒:~扫(a.洒扫;b.扫除,清除)。3 古同“讯”:~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