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举人的简介:

wǔ jǔ rén
1.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 AI解释

《武举人》是指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度中专门设立的武科考试而获得功名的人。这种制度始于唐代,宋代进一步完善,目的是选拔军事人才,以补充军队编制和提高军队素质。

详细解释:

  1. 概念起源: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军事才能纳入科举体系之中。
  2. 考试内容:武举考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射箭、骑马、击剑等实操技能以及部分理论知识如兵法、军事地理等。
  3. 功名地位:通过武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人称为“武举人”,其地位与文举人相似,在官职上也有相应的晋升路径。
  4. 历史影响:武科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

造句:

  1. 唐太宗年间,李靖以武举人的身份参加了殿试。
  2. 明朝时,很多武举人成为了著名的将领,在对抗倭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3. 宋代的武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选拔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4. 到了清朝,虽然科举体系有所变化,但武举仍然是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5. 在古代,想要成为一名将军,不仅要精通文墨,还需要通过武举考试取得功名。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武举人”这个词汇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