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简介:
liáng shān bó/bǎi/bà yǔ/yù/yú zhù yīng tái/tāi
戏曲传统剧目。叙祝英台女扮男装在杭州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回家前,托言为妹作媒而自许终身。祝父将英台许配马文才。英台抗婚无效,山伯悒郁病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山伯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跃入墓穴,与山伯化成一对蝴蝶。
戏曲传统剧目。叙祝英台女扮男装在杭州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回家前,托言为妹作媒而自许终身。祝父将英台许配马文才。英台抗婚无效,山伯悒郁病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山伯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跃入墓穴,与山伯化成一对蝴蝶。
- AI解释
《梁山伯与祝英台》,又称"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纯真爱情和不幸遭遇。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不屈的爱恋以及最终未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了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详细解释
- 故事背景:东晋时期,梁山伯是会稽人,祝英台是越州人士,二人同窗三年而不知对方性别。后因误会,祝英台女扮男装考入书院,并与梁山伯相知相爱。
- 主要情节:梁、祝二人情投意合,但受封建礼教束缚,未能成婚。后来,祝英台在出嫁时赠予梁山伯一把玉扇为定情物,表明自己的心意,但在回家途中因病去世。梁山伯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亦不幸早逝。两人死后化作一双蝴蝶,在花间双飞。
- 寓意:这个故事象征着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赞美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造句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爱情佳话。
-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里,两位主人公为了彼此的感情甘愿牺牲一切。
- 尽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梁祝这样的经历,但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追求真爱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 电影院上映了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爱情电影,很多观众都被其感人至深的情节所打动。
- 看完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后,我更加理解了真爱的意义以及为爱付出的勇气。
分词解释
梁
liáng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6 姓。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伯
bó,bǎi,bà
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父。~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6 姓。
与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祝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2 古代指男巫。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4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6 古同“注”,敷涂。
英
yīng
1 花:落~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含~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5 同“ 瑛 ”,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文。7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