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摆的拼音、解释、组词

傅科摆的简介:

fù kē bǎi
用来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天文仪器,一根长十几或几十米的金属丝,一端系一个重球,另一端悬挂在支架上。由于地球自转,在北半球,摆对所形成的扇状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法国科学家傅科(Léon Foucault)发明而得名。

  • AI解释

《傅科摆》词解

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 是一种用来演示地球自转现象的经典物理实验装置。它由一根长线悬挂的金属球构成,通过观察摆动平面随时间缓慢旋转的角度来证明地球的自转。这种装置最早是在1851年由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傅科(Jean-Baptiste Biot)和弗朗索瓦-阿德里安-马里·傅科(François Arago)合作提出并演示的。

傅科摆的特点:

  1. 悬挂结构:通常使用一根很长的细线来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金属球。
  2. 自由摆动: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它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自由摆动。
  3. 地球自转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悬挂在赤道地区的傅科摆每24小时会向西偏转约11.59度;而接近两极的地方,这个偏转速度会更快。

历史意义:

  • 通过观察这种现象,可以直观地验证地球的自转。
  • 它是探索和理解物理世界中相对运动概念的一个重要工具。

造句

  1. 科学博物馆里展示了一个傅科摆,它清晰地证明了地球是在不断旋转的。
  2. 为了更生动地解释物理课程中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示范了自制的傅科摆。
  3. 参观者们对傅科摆在持续摆动中显示出来的缓慢偏转感到非常着迷。
  4. 在科学节期间,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来制作并展示简单的傅科摆。
  5. 利用傅科摆的现象,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地球自转的奇妙之处。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理解傅科摆的作用以及它在教育和科普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辅相:太~。少~。2 教导:“~立德义”。3 教导人的人:师~。4 附着,使附着:~粉。5 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bǎi

1 陈列,安放:~设。~放。~平。2 故意显示:~阔。~谱儿。3 处置,随意操纵:~布。~弄。4 推开,脱离:~脱。~落。5 来回摇动:~动。~渡。6 衣裙的下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