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宪司的简介:

xiàn sī
1.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 2.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 3.犹上司。元代习用语。

  • AI解释

《宪司》是“宪政司”的简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在明清时期存在。其职能主要是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审议政务、以及审理重大案件等。

详细解释

  • 性质:属于朝廷的重要行政机构。
  • 职责
  • 起草文书和法律条文;
  • 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特别是涉及国家政策制定的事项;
  • 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和监督;
  • 审理重大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 参与某些重要决策过程。

造句

  1. 明朝宪司负责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皇帝颁布的重要诏令。
  2. 清代的宪司在审理案件时常常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许多案件牵涉到高官贵族的利益。
  3. 李大人作为宪司的一员,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大臣曾担任过宪司的重要职务。
  5. 在《明史》的记载中,宪司被描述为一个十分关键且充满挑战性的部门。

分词解释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