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的拼音、解释、组词

肃慎的简介:

sù shèn
1.亦作"肃眘"。 2.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汉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东北边疆的民族。参见「女真」条。

肃慎》是中国古代对东北地区某些部落或民族的一个称呼,它主要出现在史书和文献中。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肃慎”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用来指代东汉、魏晋时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各个部落或族群。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背景:关于“肃慎”的名称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较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该词源自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变化。“慎”字,在古文献中意为谨慎、慎重;加上“肃”字后,则进一步强调了某种纪律性和组织性。

  2. 地理范围:据史书记载,“肃慎”所指的地域主要位于现在的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及其东部区域,乃至包括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地区。在古代中国人的地理认知中,这一地区被视为“荒蛮之地”。

  3. 历史记载与影响:“肃慎”作为一个民族名称或地域概念,在《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等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并被描述为向中原王朝进贡弓矢、楛矢(一种特殊的箭)等物产,表明他们与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

  4. 文化特征:虽然“肃慎”作为一个古代称呼,其具体的部落构成、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难以一概而论。但通过史料记载可以推测出,这些群体可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在向中原地区进贡的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化交流。

造句

  1. 史籍中常提到的“肃慎”,其实是古代东北多个民族或部落的统称。
  2. 肃慎族人擅长制作弓箭,并将其作为重要贡品送给中原王朝,展现了他们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
  3. 在汉代时期,“肃慎”所代表的区域,已经成为中国版图内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4.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肃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 肃慎”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蕴含着东北先民与中原地区交流融合的历史记忆。

分词解释

1 恭敬:~立。~坐。~然。2 严正,认真:严~。~静。~穆。整~。3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客。4 萎缩:~杀。

shèn

1 小心,当心:谨~。不~。~重(zhòng )。~言。~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