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心积虑的拼音、解释、组词

措心积虑的简介:

cuò xīn jī lǜ
犹言处心积虑。指长久考虑在心。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处心积虑」。见「处心积虑」条。

2. 此处所列为「处心积虑」之典源,提供参考。 《谷梁传.隐公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1>?甚2>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注解〕 (1) 郑伯:郑庄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时郑国国君。性忌刻,因弟段与母武姜图谋王位,故伐段,迁母于城颍,誓曰:不及黄泉不相见。在位四十三年,谥庄。 (2) 甚:胜、超过。

3. 此处所列为「处心积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史料是记载春秋时期,郑伯即位,把都城超过国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给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占领西鄙和北鄙,到后来段企图谋反,想强夺王位,母亲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郑伯知道后立刻派兵攻打,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段逃到共国。《谷梁传》针对这个事件评论道: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为人兄长;但是直接称公子共叔段为「段」,则是贬低他,因为他已经失去作为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礼节。相较下,《春秋》经文褒贬之义,鄙视段的程度超过郑伯。至于对庄公的非议,则在于他「处心积虑」地去实践把段杀掉的心愿。这是说身为兄长的庄公,故意放纵段的罪行,等他酿成大祸后再赶尽杀绝。「处心积虑」这句成语就从《谷梁传》原文摘出,用来形容千方百虑,蓄意已久。

《措心积虑》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似乎存在一些笔误或误解。通常我们可能会看到“费尽心思”或者“殚精竭虑”,用来形容某人想问题、办事情极其用心和投入。“措”在这里可能是被误用了,“积虑”则常常与“殚精竭虑”中的“竭虑”相似,意味着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去考虑。

正确表达

  • 费尽心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解决一个问题而想尽各种办法。
  •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造句

  1. 小明为了这次期末考试,费尽心思复习每一个知识点。
  2. 在这次项目中,他殚精竭虑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研究这个课题时,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是费尽了心机。
  4. 她在设计这幅作品时,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说是一番殚精竭虑的创作过程。
  5. 为了确保这次演讲成功,张教授已经整整一个月废寝忘食地准备材料、打磨讲稿,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

如果“措心积虑”是您想表达的具体情境或有特别含义的话,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我将尽力帮助您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cuò

1 安放,安排:~手。~辞。~置。~身。2 筹划办理:~施。~办。筹~。举~失当。3 弃置:刑~。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1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2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1 思考:考~。思~。人无远~,必有近忧。2 担忧:顾~。忧~。不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