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一新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目一新的简介: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所见所闻都有一种新奇、清新的感觉。#语本《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列传.河南王曜》。
2. #《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列传.河南王曜》1>鉴,字绍达。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拜通直散骑常侍,寻加冠军将军,守河南尹。车驾南伐,以鉴为平南将军,还,除左卫将军,出为征虏将军、齐州刺史。时革变之始,百度惟新,鉴2>上遵高祖3>之旨,下采齐4>之旧风,轨制粲然5>,皆合规矩。高祖览其所上,嗟美者久之,顾谓侍臣曰:「诸州刺史6>皆能如此,变风易俗7>,更有何难?」下诏褒美8>,班9>之天下,一如鉴所上。齐人爱咏,咸曰耳目更新。高祖崩后,和罢沙门归俗,弃其妻子,纳一寡妇曹氏为妻。曹氏年齿已长,携男女五人随鉴至历城,干乱政事。和与曹及五子七处受纳,鉴皆顺其意,言无不从。于是狱以贿成,取受狼籍,齐人苦之,鉴治名大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 (2) 鉴:元鉴,字绍达,北魏宗室,鲜卑族,生卒年不详。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任齐州刺史时,采齐旧风,轨制合于规矩,帝下诏褒之。 (3) 高祖:拓跋宏(西元467∼499),又名元宏,北魏孝文皇帝,鲜卑族。改革吏治,并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禁胡服、胡语,设学校,致力于汉化。庙号高祖。 (4) 齐:齐州,地约今山东省境内。 (5) 粲然:形容鲜明、清楚。 (6) 刺史: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7) 变风易俗:改变旧风俗。见「移风易俗」。 (8) 褒美:奖励、赞美。褒,音ㄅㄠ。 (9) 班:颁布。〔参考资料〕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据《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引)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耻之,子亦耻之。顷予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闲游,灵迹胜,靡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宴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3. 「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据《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列传.河南王曜》记载,元鉴担任齐州刺史时,正值朝廷厉行革新改变初期,各种法制才开始施行。元鉴遵循高祖的旨意,并兼采齐地旧有的习俗,使法则制度规范清楚,且合于礼法。高祖欣赏元鉴的作法,对身边的侍臣说:「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鉴这么做,改变旧风俗有什么难的?」于是下诏书褒扬赞美元鉴,并且将元鉴的作法颁布天下。齐地的人都爱谈论此事,都说所见所闻都变得新奇、清新。后来「耳目一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所见所闻都有一种新奇、清新的感觉。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中「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句,是说因为重修香山寺,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来耳目一新。
1. 所见所闻和过去完全不同而有一种新奇、清新的感觉。【例】主讲人风趣、丰富的演讲内容,令全场听众耳目一新。
1. 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所见所闻都有一种新奇、清新的感觉。《隋唐演义》第七三回:「立心既异,亦觉耳目一新,在宇宙中虽不能多,亦不可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虽不是甚么心旷神怡的事情,也可以算得耳目一新的了。」
词语《耳目一新》的含义为形容事物或环境变化很大,让人感觉到了新鲜感和不同寻常之处。这里的“耳”指的是听觉,“目”指的是视觉,“一新”意味着焕然一新、完全不同以往。
详细解释:
- 耳目一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人经历某种全新的体验或环境之后的感受。它传达出一种从原有的单调、熟悉环境中脱胎换骨的感觉,带给人以新的刺激和兴奋。
- 引申义:除了字面上指视觉听觉上的变化外,也可以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等发生重大改变,使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造句:
- 经过一天的旅行,我们回到了家,感觉家中的一切都耳目一新,好像一切变得焕然一新了。
- 当我第一次踏上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时,整个城市对我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体验。
- 这次公司的改革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都有了耳目一新的变化。
- 从乡村来到大城市上学的李明,对城市的每一处都感到耳目一新。
- 老王退休后选择去学习画画,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和人情让他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体验。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mù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