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拼音、解释、组词
目的基本解释: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
5 名称:数~。巧立名~。
6 标题:~录。
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
8 孔眼:网~。
9 指为首的人:头~。
目的笔顺/笔顺名
丨,𠃍,一,一,一
竖,横折,横,横,横
-
1 丨
竖
-
2 𠃍
横折
-
3 一
横
-
4 一
横
-
5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眼睛。如:「双目」、「目不转睛」、「眉清目秀」、「有目共睹」。
2. 条款、细则。如:「项目」、「细目」。
3. 列在书前,以备检阅全书的条文。如:「目录」、「目次」、「书目」、「篇目」。
4. 名称、标题。如:「名目」、「题目」。
5.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6. 头目:首领。如:「那个犯罪集团的头目已于日前落网了。」
7. 目的:心中想达到的境界。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8. 目前:①在眼睛前面,表示很近的意思。如:「这眼镜就在目前,我居然没看到。」②现在、当前。如:「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真相弄清楚。」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眼睛。【例】耳聪目明、赏心悦目、眉清目秀
2. 条款、细则。【例】项目、条目、细目
3. 列在书本或正文前以供检索内容的简便条文。【例】书目、篇目、目录
4. 名称、标题。【例】品目、名目、题目
5. 首领。【例】头目
6.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例】界、门、纲、目、科、属、种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3.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4.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5. 首领。如:「头目」。
6.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由一群亲缘关系相近之科所组成。如:「界、门、纲、目、科、属、种。」也称为「部」。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8.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详细解释
目[mù]
[名]
【本义】:眼睛
【造字法】: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
1 同本义 ([En.] eye)
【引】
1 《说文》:目,人眼,象形。
2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3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4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5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6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7 晋· 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8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9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例】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2 目光;眼力 ([En.] eye-sight)
【引】
1 《晋书·孙惠传》:四海注目。
【例】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3 孔眼 ([En.] mesh)
【引】
1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
【例】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4 条目;要目 ([En.] item)。
【例】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5 目录 ([En.] catalogue)。
【例】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6 首领;头目 ([En.] chieftan)
【引】
1 《广东军务记》:夷目嘉符。
【例】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7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En.] order)。
【例】
如:松柏目
8 名目,数目;行列 ([En.]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引】
1 宋· 文天祥《后序》:不在使者之目。
目[mù]
[动]
1 观看,注视 ([En.] look;regard)
【引】
1 《史记·陈涉世家》:指目陈胜。
2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指目牵引。
【例】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2 递眼色,使眼 ([En.]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引】
1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
2 《史记·项羽本纪》:数目项王。
【例】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3 看待 ([En.] treat with;regard as)
【引】
1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从目。𡇡:古文目。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从目。 ,古文目。莫六切
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目】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莫六』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目】字本义为眼睛。
【目】字造字法为象形。
【目】字字形结构为单一, 可拆字为“囗(目) 二”。
【目】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四, 目部, 现代部首为目, 笔画为5画。
【目】字异体字: 。
《说文解字》注解
(目)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象形,緫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釋之曰:重其童子也。釋名曰:瞳,重也。膚幕相裹重也。子,小稱也。主謂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按人目由白而盧,童而子,層層包裏。故重畫以象之,非如項羽本紀所云重瞳子也。目之引伸爲指目、條目之目。莫六切。三部。凡目之屬皆从目。
()古文目。口象面,中象眉目。江沅曰:外象匡,内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