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藉的拼音、解释、组词
蕴藉的简介:
yùn jiè/jí
含蓄而不显露:蕴藉隽永|文采蕴藉。
含蓄而不显露:蕴藉隽永|文采蕴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包含而不显露出来。【例】张小姐温婉蕴藉,秀外慧中,令很多男士倾慕不已。
1.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飙。」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借」、「韫藉」。
《蕴藉》的详细解释:
“蕴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或作品风格。它通常指一个人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含蓄、不直接表达却能让人感受到深刻意义的特点;也可用来形容文字作品或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内藏深意而不显露的风格和手法。
- “蕴”:含有,包含。
- “藉”:借由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里引申为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
简单来说,“蕴藉”就是一种含蓄、婉转而不直接明了的表现手法或态度。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文笔细腻、意境深远的作品;在生活中,则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交往时的一种礼貌、委婉和不直白的特点。
造句:
- 他平时说话总是蕴藉有度,从不多言多语。
-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蕴藉,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在学术交流会上,她的话语非常蕴藉,既表达了观点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 王老师为人处世很有涵养,他的待人接物常常是那么地蕴藉含蓄。
- 作者的这篇小说文笔流畅且充满韵味,堪称是一篇蕴藉之作。
分词解释
蕴
yùn
1 积聚,蓄藏,包含:~蓄。~藏。~结(郁结)。~~(多指暑气郁积)。~含。~涵(①包含,蕴含;②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条件关系,表现形式是“如果……则……”)。~藉(jiè)(①宽和有涵容,如“然少~~,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亦作“温藉”、“酝藉”;②含蓄有余,含而不露,如“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