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慝的拼音、解释、组词
引慝的简介:
yǐn tè
1.承认罪过。
1.承认罪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引咎自责。《书经.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唐.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引慝》详解
引慝(yǐn tè):这是一个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儒家经典中。其含义是指主动指出或揭露别人的缺点、错误或过失。“慝”字在古文中常常用来指代隐藏不宣的恶行或隐秘的心思。这个词强调的是积极面对问题和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
造句示例:
- “作为团队的一员,他总是能引慝,主动指出同事工作中的小错误,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 在这次项目评估中,他能够引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几个关键问题,最终帮助团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 作为一名领导者,她非常重视引慝,鼓励同事们勇于分享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 “引慝”不仅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善意提醒,有助于营造一个正向积极的工作氛围。
- 在日常交往中,学会引慝可以有效地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增进人际关系。
这些句子展示了“引慝”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其正面意义。通过主动指出问题并鼓励改正,不仅能够避免错误的积累,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分词解释
引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